吳闖的暗訪“油耗子”
《每周質量報告》是在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質檢總局密切、全面合作基礎上,特別開辦的生活消費類組合性新聞節目。自成立那天起,就與質檢系統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是在采訪中,節目組記者與地方質檢系統部門強強聯手,屢戰屢勝。
在“揭秘加油站”節目采訪中記者吳闖與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聯手,壹舉成功揭開了加油機偷油的秘密。
2002年夏天,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從美國引進壹輛加油車,從外部看跟普通的汽車沒什麽兩樣,車內卻裝置了精密的檢測器。這部車實際上就是壹臺類似公平計量器的加油機檢測器,專門整治加油站加油機的計量問題,捉拿“油耗子”。
得到這個消息後,《每周質檢報告》的制片陳傑在周壹召開的選題會上宣布:該出手了。
接過令牌的吳闖飛抵成都,同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同誌壹起,鉆進檢測車,踏上“揭秘加油機”的征程。
抽查地點選擇在成都至都江堰沿途的加油站,不過由於該檢測設備前不久剛剛試過身手,並且被當地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令許多加油站感到風聲鶴唳,不敢輕易越雷池半步,士氣高漲的吳闖壹行接連測了幾個加油站,結果個個計量準確。
在經過壹家名為“玉堂”的加油站時,吳闖忽然感到可能要發生什麽似的,建議技術人員停車檢查。吳闖事後說,當時就是看到加油站的名字,忽然想起了《三俠五義》中“錦毛鼠”白玉堂,或許是巧合,這個“玉堂”很容易讓人想到與“油耗子”有某種關聯。
如今,加油站的“油耗子”已經由以前的“遙控式”變成了“電腦式”,所有的玄機就在電腦機房,敲壹下鍵盤就可以偷油或恢復正常,手段十分隱秘。執法人員兵分兩路,壹路直接奔電腦機房,防止對方啟動“恢復鍵”;壹路把檢測車開去加油,進行執法檢查。
檢測的結果還是出人意料,加入20升汽油,測試結果顯示20.01升,加油機似乎沒有問題。
吳闖的直覺告訴他,事情也許沒有這麽簡單,他壹邊點滴不漏地組織采訪,壹邊觀察事情發展態勢。終於出現了轉機,技術人員檢查中發現,控制電腦操作的H鍵實際用途和說明書上有出入,敲下此鍵後再次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加入105升汽油時,實際只有100升,5升油不知了去向,剛才還非常準確的加油機現出了“油耗子”的原形。
結果找到了,接下來便是探究奧秘。為了從加油站老板口中套出加油機的秘密,吳闖開始跟他套近乎,並漸漸建立起壹種較為信任的關系。但是這個老板很警惕,對壹些電子設備比較敏感,想要通過拍攝記錄他講出秘密時的畫面,似乎不太容易。
吳闖說,記者暗訪必要時肯定要出“絕招”。在這裏不好描述絕招的具體路數,因為絕招自然需要保密。
在賓館房間中,吳闖終於拍到了揭露真相的鏡頭。原來,有些加油機生產廠家為了搶占市場,授意推銷員非法改動加油機系數,滿足加油站的不法經營者“特殊”用途和要求。吳闖連環出招,終於把這個秘密用鏡頭語言告知天下。節目播出後,全國對“油耗子”人人喊打,國內不少大型加油機生產廠家致電《每周質量報告》節目組,表示願意出資支持記者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