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時的觀點摘要
敢於正視現實的民族,應該坦然地承認自己有哪些不足,不把應該集中於如何學習的精力浪費在要不要學習的爭辯中。壹個偉大民族的自尊心應該顯示在善於學習而又善於創造上。這裏決定性因素也是制度。
——袁偉時《兩次世紀之交大改革的若幹交叉點》
為什麽新文化運動成了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因為它是中國已經建立的現代文化學術和教育制度的產物。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兼容並包。西方現代文化與國粹,世間各種學術和思想文化流派,各種學問和藝術,自由介紹,自由探討;激烈爭辯,以理服人,拒絕暴力幹預。新的學科,新的藝術,思想家,學者,作家、藝術家……如繁星在天,異彩紛呈。這是思想解放的高峰,也是創造力高揚的年代,歸根到底,這是向現代文化教育制度轉型的輝煌裏程碑。
——袁偉時《兩次世紀之交大改革的若幹交叉點》
自由的唯壹邊界是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以國家或其他集體和尊長的名義壓制和吞噬個人的自由,是中國極大的弊端,中世紀的西方同罹此病。這是古今之爭,而非中西或東西之爭。
——袁偉時《自由:觀念、法律與制度審視》
20世紀中國最大成就和最大的遺留問題之壹,似乎首推維護國家主權和統壹。有個有趣的現象:這世紀上半葉中國出了很多“賣國賊”,政治家也以此互相攻訐,其中雖然有真有假,必須認真分辨;下半葉卻難得壹見。中國人的道德水準不可能壹夜飆升,決定性因素之壹是經濟。1912-1926年間,中央政府每年財政收支各在4~5億之間,赤字通常是壹億多乃至兩億左右。為填補這個大缺口,15年舉內債近8億,外債約10億。那時,幾乎沒有那壹派政治力量不靠外國資助。吃了人家的嘴軟。從清末至民國,他們答應給外國的利權,不知凡幾。***產主義運動升起,亦用過俄國人的錢,這是眾所周知的。到了本世紀下半葉,海峽兩岸的經濟日趨強大,情況就大為改觀。不能輕視個體道德素養在歷史關頭的重要作用;但就整體狀況而言,決定性的是經濟。
——袁偉時《20世紀的啟示》——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