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中國人為什麽無緣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國人為什麽無緣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獎金金額為900萬瑞士法郎,約合740萬人民幣。塞勒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

在行為金融學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塞勒的貢獻在於為個人決策的經濟和心理分析之間搭建了壹座橋梁。他的實證研究和理論觀點,幫助行為經濟學創造了壹個快速發展的新領域,對許多經濟研究和政策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詞自從1969年瑞典國家中央銀行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已經走過了47年。在47年過程中,授獎的原則依舊未改變,就連程序都是壹樣:每年皇家科學院將大約接受250個左右的提名,大約100多個提名人,最後瑞典科學院將成立壹個經濟學評選委員會評選決出獲獎人選。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頒獎49次,其中25次是單獨獲獎,18次雙人獲獎,6次三人獲獎。但遺憾的是,這70余名獲獎者中從未出現過中國人的身影。諾貝爾獎在中國的輿論熱度壹直不減,尤其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後,大家更加期待在諾貝爾經濟學獎上也能迎來零的突破。中國的經濟突飛猛進,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卻多年來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這似乎與中國日漸顯赫的經濟地位不符。

有此遺憾的不僅是中國,還有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從1949年湯川秀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計有25位日本科學家獲獎(含兩位美籍日裔科學家)。進入21世紀,日本科學家獲獎人數更是快速增長,前幾日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也被日裔小說家石黑壹雄收入囊中,但唯有經濟學獎未能獲得。

為何高速的經濟增長換不回壹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呢?這大概要從獎項的授獎標準說起。經濟學諾獎重視理論原創性現代經濟學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倡導實證分析方法,技術性工具的引入讓經濟學成了社會科學中的“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