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老北京怎樣過中秋節

老北京怎樣過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水果月餅擺滿碟。”這句名諺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慶的過節情景。

八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又稱“團圓節”。每年“七月十五”剛過,來自京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水果開始陸續上市,市肆的果攤櫛比擺設,鋪在水果下的青蒿和上面的鮮果散發出陣陣清香。八月初壹,油鹽店的菜床子上添賣豐碩鮮艷的雞冠子花和綴滿豆莢的毛豆枝子。幹貨店裏,增添了價錢不菲的早花西瓜。兔兒爺攤琳瑯滿目,糕點鋪的月餅開始出爐。整個京城壹派節日景象。

中秋節與月息息相關,人們對月的崇拜由來已久。秋分祭月始於周代,中秋賞月始於魏晉盛於唐,宋代正式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北宋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為千古絕唱,“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家喻戶曉。直到上世紀40年代末,老北京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另外,自古以來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傳統,在南京還把中秋節稱為“女兒節”。少女拜月,還有另壹層含義,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每逢中秋節的黃昏,壹輪明月升起之時,每家每戶的女眷會在庭院的東南設壹香案,供上“月光馬兒”,案上至少有三盤月餅、三盤水果,案前放上毛豆枝子、雞冠子花、切成蓮花瓣形的蓮瓣西瓜和九節藕。女人壹壹向月而拜。祭畢,壹家人圍桌而坐,飲團圓酒,分吃團圓月餅,其樂融融。這就是祭月的古俗。

月光馬兒(又稱月亮馬兒)是月神的神像,在長者七八尺或短者二三尺的紙屏上,用金碧輝煌的藻彩畫出菩薩般的太陰星君,下面還有月宮桂樹和搗藥的長耳定光仙——玉兔,玉兔的形象是人立執杵。這是由明清以前道教色彩為主的嫦娥和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存的世俗形象。

兔兒爺起源於明末,起始是仿照“月光馬兒”上玉兔的形象。到了清代,祭月並不壹定放兔兒爺,以至後來成為壹種玩具。於是兔兒爺任由民間藝術家的想象,發展為戲劇化、風俗化、人物化的藝術品。兔兒爺大的三尺,小的三四寸,壹般戲裝,其坐騎花樣繁多,或獅或虎,或象或鹿,或鳳或鶴,或牛或馬,或孔雀或麒麟等。過去的兔兒爺是壹年壹棄,所以有句歇後語:“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

中秋節吃月餅由來已久,據說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北宋蘇東坡有詩為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過去老北京吃的月餅主要有三種:自來紅、自來白、提漿月餅(即團圓餅),後來才有“翻毛”、“癩皮”和廣東月餅。過節時,老北京還喜歡自制月餅。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很可惜,這種習俗已不復存在。老北京的月餅以前門外“致美齋”所制為第壹,尤其是它還現做現賣熱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