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出現的11個新發明,妳都見過嗎?
1.就餐口罩
就餐時取下口罩感覺不安全怎麽辦?這款特殊的口罩也許能幫到妳。它是在普通口罩上加了壹個就餐口,當妳需要吃飯時可以手動開啟就餐口,松開手後會自動關閉,如此往復,完成用餐。用這個口罩吃頓飯感覺不會很輕松。
2.表情口罩
面部表情在對話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口罩的使用阻礙我們獲取面部表情信息,這在壹定程度上會影響溝通對話。有人想出了壹個點子:在口罩上安裝壹塊LED屏幕,口罩實時跟蹤嘴部動作變化,並將其展示在電子屏幕上,這樣對方就能直觀地看到妳的面部表情了。
3.防疫神器
公***場所的物品接觸是新冠病毒傳播的壹個重要途徑,比如商場的門把手,電梯按鍵等,而這個防疫神器的出現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前端的凸起按鈕用於按電梯按鍵,按鈕還配有壹個帶消毒液的按鈕帽,合上的時候可以給按鈕消毒。後面是壹個開門工具,避免了開門時手直接和門把手接觸。
4.觸摸警告手環
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傳播的壹個重要途徑是用手觸摸鼻子或眼睛。於是西雅圖的Little Robot公司開發了壹款觸摸警告手環,它是利用內置的重力傳感器監控手臂行為,當監測到手即將觸碰到臉部時它就會發出警報。其實這個手環最初是為矯正咬手指的壞習慣開發的,沒想到疫情的出現讓它有了新的用途。
5.塑料泡泡屋
疫情期間在外就餐不可避免要摘下口罩,就餐期間的安全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大部分做法是隔座就餐,這樣形成壹個安全距離在壹定程度上保證了用餐安全。也有商家選擇用塑料泡泡屋這種安全保障方式。每壹桌用壹個半球形塑料膜罩上,顧客就能有壹個獨立的用餐環境,安全保障也更加穩妥。
6.口罩掛鉤
戴口罩是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最有效的防疫措施之壹。市面上的口罩基本上都是耳掛式口罩,口罩的尺寸較小或長時間佩戴會導致耳部不適,甚至會造成耳朵根部感染。用口罩掛鉤直接將口罩的兩根耳繩連接在壹起,避免了耳繩勒耳朵的問題,而且掛鉤有多個掛口用來調節口罩松緊,也解決了口罩佩戴過緊的問題,同時在口罩不用時還可以用它掛起來,避免接觸汙染,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東西,其實很實用。
7.噴霧消毒手環
便攜式消毒工具也是大眾迫切需求的產品。這款噴霧消毒手環外形像壹個智能手表,其實它的結構很簡單,手環帶壹個儲液盒用於加註消毒液,前端是壹個噴霧口,按下按鈕就會噴出霧狀消毒液。它的噴灑距離可達到約13厘米,可以給手消毒,也可以給物品消毒。
8.智能提醒項鏈
這款項鏈內置壹個感應器,可感知周圍的紅外輻射。當有人離妳太近時,項鏈檢測到紅外輻射後會提醒妳適當遠離,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9.自消毒門把手
壹個來自香港的團隊發明了這個自消毒把手。當握住把手時,內部的紫外線燈就會開啟,紫外線燈光會激活把手表面的光催化塗層來分解細菌,以此達到清潔把手的目的。
10.紫外線消毒機器人
紫外線燈早已被醫院廣泛使用,但傳統固定式紫外線燈會產生消殺死角。而這款專為醫院這類重點防疫場所開發的紫外線消毒機器人是將機器人和紫外線燈結合的產物,機器人可以按規劃的時間和路線對密閉空間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消殺。
11.防疫用品自動販賣機
疫情之下,防疫用品成了每個人必備的物品。疫情之前,妳想買口罩可能只有去藥店,而現在小到街邊的食雜店,大到百貨商場妳都能找到賣口罩的地方,所以防疫用品自動販賣機的出現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