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達利董事長許世輝,靠賣零食賺600億,唯壹的兒子車禍身亡

達利董事長許世輝,靠賣零食賺600億,唯壹的兒子車禍身亡

從小學輟學離家的打工仔,再到坐擁百億身價的富豪,達利集團的董事長許世輝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達成了別人可能終其壹生都無法達成的成就。

但就是這樣壹個看似是被上天眷顧的男人,卻在中年時遭遇到了喪子之痛。壹路走來,許世輝經歷了無數的大風大雨,也正是因為這些考驗,我們才能看到壹個傲立於同行之上的達利集團。

本期子牙童趣創始人觀察,就讓我們壹起走進達利集團的董事長許世輝。

1958年,許世輝出生於福建省壹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因為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好,所以許世輝連小學都沒讀完就背上行囊,出門打工了。

雖然書沒有念幾年,但是許世輝的腦袋卻很靈活。在外打工的幾年中,許世輝下了班就窩在宿舍裏面看書,借著書本裏面的知識,許世輝看到了壹個更廣闊的天地。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1980年,這時候的中國人民已經不再像之前壹樣掙紮在溫飽線上,很多年輕人開始註重生活品質的提升。

許世輝的舍友就是個很會享受的人,他每天下了班就會買壹些小零食吃。當時,福建泉州是全國知名的小零食生產基地,許世輝受到啟發。他打定了主意,要在食品行業裏辦壹家自己的工廠。

1989年,存夠了開食品廠所需的資金,許世輝很快就在惠安縣成立了壹家名為惠安美利的食品廠,這個食品廠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達利食品集團的前身。

因為許世輝從沒有涉足食品行業,所以在工廠開起來之後,許世輝打算先從市場受眾群體最多的餅幹行業入手。

由於啟動資金有限,惠安美利食品廠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裏,只有許世輝、許世輝的發小和堂哥這三個員工。

為了能夠抓住消費者的眼球,許世輝在制作餅幹的時候,除了追求餅幹的口感,還很看重食品的外包裝。

很快,許世輝食品廠的第壹款餅幹“美利牌”咀香餅幹就上線了,因為有著不同於其他產品的精美包裝,所以在餅幹剛上市的時候,就引起了非常熱烈的反響,甚至壹度賣到了斷貨。

1992年,依靠著自己食品廠的幾款熱銷產品,許世輝成功的打通了成都、沈陽、福建這幾個地方的市場。

為了能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許世輝與加達有限集團***同出資成立了福建惠安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其中美利食品占股達到了60%。

1998年,壹場猝不及防的金融危機爆發了。在這場經濟危機中,有許多企業都不得不宣告破產,但是許世輝卻孤註壹擲,把自己經營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都投入到了達利集團的經營中去。

達利集團也沒有辜負許世輝的付出,在經濟不斷蕭條的市場環境下,達利集團很快就吸納了市場中的大部分份額。不久後,達利集團在成都建立了第壹家下屬的分公司。

2000年,在許世輝的精心策劃下,美利食品正式改革為私營股份制企業,而許世輝作為許氏家族的掌舵人,也成功的收購了美利食品在改革後兜售的所有股份。

至此,美利食品完完全全的成為了許氏家族旗下的所有制企業。

四年後,也就是2004年,許氏家族再次拿出了840萬元用來收購加達有限集團持有的達利集團的42%股份。

十二年經營謀略,許世輝在創業路上最重要的兩家集團,終於都完完全全的成為了許氏家族的企業。

不久後,韓國好麗友巧克力派宣布進軍中國市場。伴隨著好麗友食品帶給消費者的新鮮感,達利集團原有的市場份額被“搶”走了。

雖然市場份額受到了擠壓,但是許世輝卻並沒有著急,相反,他沈下心思來好好的研究了壹番。

當時壹盒好麗友的售價達到了14元,算是大眾裏比較奢侈的零食了。許世輝瞄準這個空白檔,很快就對標好麗友,推出了“達利園蛋黃派”。

與好麗友相比,蛋黃派的味道並不算差,再加上蛋黃派的售價只是好麗友的三分之壹,兩相對比下,消費者們又紛紛轉頭買了蛋黃派。

或許是在這條路上看到了拓展新市場的機遇,在隨後的壹段時間裏,許世輝乘勝追擊,推出了對標樂事薯片的可比克薯片和獨立設計生產的“好吃點”餅幹,連上之前推出的產品,達利集團很快就成為了休閑食品行業裏面的龍頭老大。

2015年11月20日,達利食品集團在香港上市,許世輝家族身價壹度高達506億,成為2016年福建首富,並在隨後兩年連續蟬聯首富寶座。

許世輝不但有商業頭腦,還是壹位有愛心的企業家。2008年,為四川災區捐贈款物1035萬元;2011年1月,許世輝出資1億元,在家鄉惠安成立教育基金,用於獎教、獎學和助學。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從開始創辦食品廠以來,許世輝的經歷雖然說不上是順風順水,但也沒有吃過什麽大虧,或許是老天爺也嫉妒許世輝的運氣。

2012年,在壹場車禍中,許世輝失去了自己唯壹的兒子。許世輝的兒子叫做許亮亮,可能是繼承了父親在經商方面的天賦。

出車禍前,許亮亮已經憑借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達利集團的副總裁,在外人看來,許亮亮接班許世輝,已經是鐵板釘釘上面的事兒了。

許世輝有壹個兒子,壹個女兒,對於自己的這對兒女,許世輝從來不吝嗇自己的父愛,兒子許亮亮說想經商,許世輝就讓兒子進入達利集團工作,女兒許陽陽說想好好讀書。

許世輝也不逼迫她繼承家業,而是全力支持自己女兒的求學路。但在許亮亮出了車禍之後,許世輝和許陽陽的人生就被迫全都改變了。

從白手起家到行業內的龍頭老大,許世輝對於達利集團的感情十分深厚,為了能夠在自己退休之後為達利集團找到壹個合適的接班人。

許陽陽在讀完大學後,又被許世輝安排到了英國主修經濟學,在許世輝的眼裏,自己的壹對兒女才是達利集團最合適的接班人。

兒子雖然不幸離去了,但是自己的女兒也毫不遜色。被寄予眾望的許陽陽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在英國留學時,許陽陽壹門心思撲在了學習上。

回國之後,許陽陽更是主動請纓,和許世輝申請前往達利集團最基礎的生產車間進行實習,從車間的流水線工人,到工會主席,到生產車間主管,再到副廠長,最後到達利集團副總裁,這條路許陽陽走了七年。

壹代人有壹代人的使命,許世輝帶著達利集團在國內的食品行業中闖出了壹片天地,而交付給許陽陽手上的任務,只會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