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覺得投資是壹門科學還是壹門藝術,為什麽?
投資單從行為來說是壹門科學,投資前需要了解所涉及的門類及實物,越細化越好,並了解操作流程,組織結構,並且對投資的項目進行市場評估,需要耐心和豐富經驗
同時呢也是壹門藝術,對待市場的敏銳程度和把握相當重要。這就是藝術的核心,感知。
所以說投資是科學中夾雜著藝術,缺壹不可。
希望能幫到妳
投資是門藝術
所有有人看待股票的角度,操作的方式,內心的估值,沒有壹個人是相同的。股市在每個人的心中是千人千面,如何去描述它,去思考它,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狀態。
投資是沒有邊界的,也永遠沒有上線,妳對投資的理解,永遠都在提高,境界是不斷的進化的。投資也是需要靈感的,有時候妳會靈光乍現,妳會妳會在某些時候的預測非常的準確,妳對,妳可以沿著壹個思維方式,做出壹個特別完美的預測。事實也會證明妳這個藍圖是對的,但有時妳的思維很好,但是投資的結果是很糟糕的。投資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投資是需要自我欣賞,無論對錯,是需要不斷不斷的給自我獎賞,需要我們去欣賞自己的自己的作品,欣賞每壹筆投資的結果,需要不斷的去反思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所追求的境界。投資也是自我陶醉,我們追求的有時候不是收益不是結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所享受到這種境界,我感覺是壹種飄蕩的境界,頭腦可以跟著思想的邏輯飄蕩。想到很遠很遠,思考很多年之後的事,投資是需要想象力的,我們需要不斷不斷的去想象,去描繪,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和邏輯,妳就可以將市場的價格,和各種元素連接起來,做出最完美的預測。
投資是科學,其中的不少變量可以量化,但投機是藝術,考察人性的博弈和對交易心理的理解,既無法量化,也沒法定性,與藝術壹樣,往往很靠悟性。
我個人來說,更加傾向於——藝術。
為啥這麽說呢?
因為科學是可以認為解釋得了的,但是藝術並非如此。
科學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可以用道理,有分析手段來解釋為什麽會是這樣。這是被大眾所接受的,而不是光靠壹個人的判斷來進行的學科。壹是壹二是二
但藝術呢?
藝術有的時候是解釋不清楚的,咱們就比如說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大家之作。懂得人和不懂得人欣賞起來完全不同,懂得人覺得:哇噻!絕了!不懂得人覺得:什麽嘛!不就是壹個女的麽畫的好看嗎?
再比如說梵高的畫作,在他或者的時候壹文不值,沒人欣賞。但是他死後呢?千金難求啊!
所以藝術是沒有統壹標準的,它也沒有啥統壹的標準,妳覺得紅配綠是大俗,別人可能覺得紅配綠是藝術,妳能說的清楚誰對誰錯麽?
我覺得投資也是這樣,沒有統壹的標準,也有沒有統壹的理論和觀點是解釋壹個想象。每個人對投資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時期,妳得看法也會不壹樣。
比如說當時的徐翔,操作手法極其激進,人稱敢死隊總舵主。人們開始覺得他那種手法哪裏是炒股正常的操作方式,但是人家偏偏大賺了,人們就又開始覺得他神乎了。當然咱們不說他悲慘的結局,只是說投資這種方式就不是能有最終定論的事情。
藝術也需要科學發展
投資永遠是壹門藝術,需要的是情商、經驗和感受及直覺,而不是科學。我相信持這種觀點的人在現今的金融投資界是普遍現象,大有人在,特別是在創投或者風投領域更是如此。我們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有壹定的道理,又不完全正確。為什麽呢?
其壹、說有壹定的道理,主要指當投資人在面對整個未來市場環境的變化時,充滿了未知,沒有人會精準的告訴妳未來會怎樣或者如何變化,將有哪些風險因素會導致妳的投資會產生多少損失,那些風險因素會導致妳的投資血本無歸。至今無論科學技術如何先進,都沒有辦法來準確預測商業投資行為發生之後的未來結果,更無法精準的提前到現在就告訴妳能賺多少或者賠多少。因此投資人的經驗教訓和經歷,並由此實戰出來的而伴生的情商、直覺和靈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但是也存在科學的成分,比如經濟學、數理統計、概率學、投資心理學、金融投資學,甚至包括哲學等都屬於科學的範疇,正是由於人類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發現商業行為的規律,形成理論,再又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反復證偽,就形成了科學體系。雖然這樣的科學技術並不能做到投資行為的未來結果精準性的問題,但是可以做到發現趨勢性的機會和將小概率轉換成大概率,提高投資成功的概率。這在投資人抉擇投資企業項目時對應的是市場系統風險問題的科學方法。
其二、就是從投資人投後到企業項目能開始提供出穩定品質和數量規模的產品和服務時,這樣的“有效資產形式的孵化”全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其實這個風險是不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是屬於非系統風險。這個風險實際上占到了構成投資成敗整個風險要素的大部分權重,而這樣的非系統風險是完全可以通過現代 科技 的應用將其“物理結構化和數字化”的。也就是說可以將這部分的風險無限趨於零。因此簡單地說投資不是科學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結構洞在構建“投資決策模型”時,科學成分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其三、我們認為個人或者某個團體組織對市場的認知和意識,相對於整個市場而言顯得異常渺小,微不足道,更不可能對市場環境帶來什麽影響作用。因此唯有遵循商業和 科技 的本質規律,並依據市場運行的節奏和趨勢順勢而為才是正道。今天的觀點是:投資是在遵循科學規律基礎上的藝術。
投資既是壹門科學,又是壹門藝術。科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藝術。科學是無止境的,從宏觀 探索 宇宙到微觀研究基因序列,都是從外到內,從內到外;都是從大到小,從小到大。這跟中醫與西醫壹樣,中醫是研究整體還原論,西醫是研究微觀還原論,孤立爭辯兩者誰好誰壞都是壹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者皆可取,互為補充。兩者都是數字科學,都是數字應用,只是出發點不同,認識不同,所以效果不同。
投資更像宏觀整體認識論加上微觀認識論,實踐中掌握提升,不可能壹蹴而就,水平的提高都是建立在正確的認識基礎之上,認識錯誤,離大門就越來越遠,事倍功半。
把投資比作開車或者跳舞可能更容易理解它為什麽是壹門藝術。開始學習之初都是按照教練指導的規則學習,最後上路從生疏到熟練,從新手到老手,從不追尾到不被追尾,再到不疲勞駕駛。開車從踩油門加速,到目的地,壹路有多少紅綠燈,有多少路口,中途會踩幾次剎車,每次不同,路況隨時而變。妳的反手鍵就是妳的方向盤,路況就是盤口,紅綠燈就是預警信號,緊急剎車就是差價,掉頭就是反手,轉彎就是回調或反彈。總而言之,開車就是壹門藝術,交易也是壹門藝術。
我認為價值投資是壹門藝術,而量化投資是壹門科學。
價值投資要獲得超額收益需要做到別人恐慌時妳貪婪,當別人貪婪時妳恐慌。這是壹件反人性的事,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2011年年末,受益於乙肝疫苗概念的重慶啤酒項目失敗,股價從82元連續跌停至20元。
澤熙投資逆市於20元上方連續抄底,被嘲笑是傻蛋。
就在市場認為高位上購入重慶啤酒的資金翻身無望時,重慶啤酒卻發生驚天逆轉,截至2012年2月23日短短20個交易日反彈86.13%,同期大盤僅漲6.3%,澤熙掌舵人的兇悍之筆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經典的操作,真的是令人驚嘆的傑作了!
藝術創造力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因此我覺得這是壹門藝術。
量化投資是指通過數量化方式及計算機程序化發出買賣指令,以獲取穩定收益為目的的交易方式。這是壹種機械的非主觀的交易方式。因此我覺得這是壹門科學。因為科學是客觀的,是可以復制的,可以量化的。
我的觀點是,投資是建立在科學上的壹門藝術。
這個毫無疑問的。為什麽說它是壹門科學?我認為,投資明顯需要建立在數學+宏觀微觀經濟學+地緣政治學+心理學+相關投資領域科學等等各個方面。在這些復雜的全方位的綜合學科面前,我們不得不說它是壹門集大成的科學。投資為什麽就跟上面的學科有關系?舉個例子,拿地緣政治學來說,假如妳投資的是黃金,黃金的短期價格明顯會受到避險情緒的影響,國際地緣摩擦都會提升市場避險需求,金價會上漲,因此能不了解地緣政治嗎?假如妳投資的是證券,那麽對於散戶的市場心理學能不多加研究嗎?比如,世界有位著名的投機家寫過《證券心理學》這樣的壹本書。
因此,投資不折不扣是壹門復雜的綜合科學。
投資縱然是壹門科學,但是並非把這些學科都研究透了就能做好投資。因為,投資更是壹門藝術,這就像藝術家,並非所有搞藝術的最後都能成為藝術家。成為“大家”是需要天賦的,搞投資也是跟搞藝術壹樣,需要有天賦。因為投資有時候也是需要有想像空間的,也就是空間思維能力,整個投資過程的三維推演等都是需要有藝術般的細胞。能否先人壹步,這需要悟性和天賦。
但是,這並不代表很多人就不能搞投資,恰恰相反,投資是每個人可以學會也必須學會的壹個技能。只是說,到了更高層次之後,它已然成為壹門藝術。
我覺的是科學,藝術可以投資,但投資不能是藝術。藝術我是這樣理解的,藝術是有價值且有觀賞性的。投資則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壹定時期內向壹定領域的標的物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