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以前是怎樣的?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掃屋、做年夜飯、祭祖、串門拜年、宴飲、貼春聯……然而,除了這些中國年俗的核心要素外,老廣州過年又因其生活於嶺南壹隅,獨特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人文意識,而釀生出異常紛繁、細膩、溫情的廣州年文化。從臘月二十三謝竈那天起,廣州謂之“入年關”,在年三十之前的8天裏,老廣州人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的,“謝竈”、“開炸”、“蒸糕”、“掃屋”、“洗華(東西)”、“包粽”、“貼對”,壹個都不能少。廣州舊時還有壹首“新春習俗歌”,生動地記錄著這些年俗:“臘月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掉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臘月二十七,裏外洗歸壹;臘月二十八,家什擦壹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舊時,廣州老城區的街巷間過年會有舞獅誌慶,傳統的街頭藝人手舉獅頭、腳踩竹竿,憑壹身絕活技藝可以攀到西關老屋的二三樓,銜走家家戶戶懸於窗臺、門外的“利市”,人們紛紛以招來這壹“瑞獸”為喜;舊時廣州還流行壹個賣懶歌的年俗:年三十大早起床,父母就把孩子叫醒,讓小孩拿著壹個雞蛋,插上線香到村外跑三圈,小孩嘴裏還要唱賣懶歌:“賣懶仔、賣懶兒,賣俾廣西王大姨。今日齊齊來賣懶,醒(明)朝清早過新年。”據說,只要小孩子能把這個雞蛋賣了就表示賣掉了壹身懶惰,但是很多小孩都偷偷自己把雞蛋吃了,回來告訴大人說已經賣掉了。西關老廣州的生活以細膩和講究而著稱,細膩又成為老廣州過年最為傳神的壹個表情。曾慶楓介紹說,老廣州過年除了“揮春”,還喜歡貼“門神”。曾應楓告訴記者,門神以前用木刻套色印,畫的是秦瓊和尉遲恭。“廣州舊民居大門多分兩扇,貼門神很講究,秦瓊的頭向左,尉遲恭的頭向右,兩人的面部是相對的,不能貼錯。”據說,廣州人還由此年俗衍生出壹句諺語:“貼錯門神”,以此形容兩人互不理睬。而現在隨著廣州民居的變化,廣州人改貼“福”字,不過要倒著貼,意為“福到了”。想知道更多的,以下網址裏可以看到更多的老廣州 /southnews/newdaily/wh/20070216002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