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戰爭簡介
科索沃戰爭是壹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壹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科索沃戰爭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這是壹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壹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占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對南斯拉夫聯盟***和國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梁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臺受到破壞。
科索沃戰爭是壹場背景深刻、影響廣泛的現代局部戰爭,對世紀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徹底被擠出了在東歐的原有勢力圈。
科索沃戰爭的影響
科索沃戰爭表明,世界多極化進程面臨嚴峻挑戰,但向多極過渡的大趨勢並未逆轉;大國力量對比嚴重失衡,但美國恃強獨霸仍力不從心 ;聯合國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但聯合國仍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國際安全機制組織;國際法準則受到美國“新幹涉主義”的嚴重踐踏,但認同“人權高於主權”的國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嚴峻挑戰,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潮流 。
科索沃戰爭作戰行動呈現戰場空間擴大、持續時間壓縮、人力密度減小、戰略指導直接等新特點;以及突然性、集中火力、精確行動、聯合作戰等作戰原則;要求軍隊戰鬥力戰場感知力要強、作戰指揮效率要高、戰場生存力要強、後勤保障能力要強,促進了軍事理論的發展。
科索沃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絕對空中優勢,對弱勢的南聯盟進行打擊,武力迫使其就範。其作戰樣式是壹種典型的非接觸式交戰,交戰雙方從始至終都沒有在戰場上近距離交戰,這在世界戰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科索沃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