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北京壹套六部,在南京壹套六部,請問南京六部平時做什麽呢?
明朝施行兩京制,而且有兩套幾乎壹模壹樣的朝廷機構,壹套在北壹套在南,雖然明朝南京的六部沒有北京的六部那麽繁忙,但卻也並不是擺設,都有自己的職責。
南京是江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壹,歷史上定都在此的政權頗多,朱元璋參加反元起義時,其帳下謀士馮國用就曾建議將來定都金陵。
金陵,也就是南京,乃是龍盤虎踞之地,千古帝王之都,而且兩宋開始,江浙地區的經濟冠絕天下,占據金陵就等於坐擁江浙的財富,這對於壹個王朝的誕生、崛起與興盛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由於歷史上定都在南京的朝代往往都存在得比較倉促,而且對於明朝廣袤的疆域來說,南京的地理位置有點偏南,不足以輻射穩定全國,所以朱元璋也並非沒考慮過遷都,朱元璋想來想去,選定了北平、西安與洛陽三個地方做備選,但最終由於朱元璋還沒來得及想好就突然駕崩,遷都的事情也就沒有進行。
靖難之變後,朱棣最終決定將都城遷離南京,遷至北平,而他這麽做也很簡單:
壹,朱棣奪位,抽走了北方大量的明朝精銳,使得大寧、東勝等諸衛內遷,防衛空虛,明朝北方的界限大幅後退,而朱棣以自身為鑒,不放心藩王與將軍鎮守,所以幹脆遷都北平,由自己親自鎮守北方,形成所謂的天子守國門;
二,北平畢竟是朱棣的“龍興之地”,而南京的前朝勢力非常強大,朱棣在南京總是覺得比較不自在,將都城遷到北平,對於朱棣鞏固自身的皇位是有好處的,而朱棣也想借此給自己繼位壹個合理的理由,所謂“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外藩入承大統,而於肇跡之地,皆有升崇”。
朱棣雖然將都城遷到了北平,並且將其改名北京,但依舊保留了南京的地位,只是將南京改為留都,而遷都的過程並非壹蹴而就,期間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因此南京的六部等機構並沒有裁撤,遷都完成以後,南京的諸司衙門實際權限大幅削減,但仍舊被保留。
永樂後期開始,所有南京諸司衙門的行文署名前面,都加上“南京”兩個字,形成了獨具明朝特色的南京六部。
按照規制,南京六部各部設尚書壹人,左右侍郎各壹人,不過南京的吏部沒有員外郎,有時候南京的六部也不設左侍郎只有右侍郎,但除此以外,南京六部的機構架設,與北京的六部基本無二,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