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美元目標有望提前達成價值1000億美元的問題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2年中俄兩國貿易額創新高,增長約三分之壹,約為1902.7億美元。
要實現2000億美元貿易額的目標,只需要再增加約10%,而近年來的雙邊貿易額增長速度比10%要高得多。即使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雙邊貿易額也增長了約三分之壹,2022年又增長了約三分之壹。“自由金融全球”公司的分析師弗拉基米爾·切爾諾夫認為:“2023年,中國調整防疫政策將推動能源需求增加,俄中貿易額肯定會超過2000億美元。”
報道稱,專家們認為,另壹個重要的變化在等待著俄羅斯:2023年,歐盟作為俄羅斯首要貿易夥伴的地位將被中國取代。
有意思的是,2022年,歐盟仍然是俄羅斯的首要貿易夥伴,而且俄歐貿易額還出現了顯著增長。至少在2022年前10個月,俄歐貿易額增長了近20%,約為2277億歐元。切爾諾夫認為:“原因在於,在預期將實施禁運的背景下,去年歐盟國家急劇增加了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以補充和增加儲備。而今年,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所有限制已經生效,所以俄歐貿易額將大幅下降。相反,中國正在積極擴大對俄能源等商品的進口,可以預計,在2023年中國將成為俄羅斯的首要貿易夥伴。”
報道還說,2022年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了12.8%,約為761.2億美元;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增長更多,達43.4%,約為1141.5億美元。在俄羅斯對中國出口裏,超過70%是石油、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煤炭和燃料油等。
2023年俄羅斯對華出口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將是中國經濟本身的增長情況。切爾諾夫指出:“去年,在實施嚴格防疫措施的背景下,中國對石油產品和金屬的需求相對減少。而在2023年,大部分防疫措施已經取消,因此經濟增長、工業生產擴大以及由此催生對能源和金屬的需求增加都是可以預期的。”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礦物肥料、木材、農產品和海產品,這方面也有增長潛力。
另外,考慮到來自歐洲的商品進口停滯,預計會有更多中國商品流向俄羅斯,主要是中國的消費電子產品、挖掘機、汽車、微處理器、服裝、鞋和日用品。
切爾諾夫認為:“俄羅斯已經顯著增加對中國制造的電子產品和汽車的采購。但這方面的增長潛力依舊相當大,因為這些商品在俄羅斯市場上仍然短缺。”
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教授丹尼斯·佩列佩利察表示:“退出俄羅斯市場的大多數商品已被中國和俄羅斯的同類產品取代。然而,進口增長的潛力仍然存在,特別是考慮到俄羅斯積極推進工業化,需要大量的機床、設備、零部件等。”
延伸閱讀
俄外長稱中國“不是盟友勝似盟友”外交部回應
近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舉行年度記者會,盤點2022年俄外交工作,對烏克蘭危機、中俄關系等熱點話題進行表態。作為每年度俄羅斯最重要的外交工作輿論場合,拉夫羅夫的種種表述也為中俄雙邊關系定調,並向西方釋放強烈信號。
俄外長:“俄中關系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首先是對華外交。外界註意到,拉夫羅夫在談及中俄關系時強調“俄中關系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他表示,雙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這正是國家間關系的理想形式。雙方攜手應對國際風險挑戰,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舞臺密切協調配合,積極推進歐亞經濟聯盟與***建“壹帶壹路”對接,這都有助於加強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有分析指出,這是拉夫羅夫代表俄羅斯政府對俄中兩國關系作出的最高贊賞。為何說“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回顧壹年來,在外交方面,中俄政治和戰略互信更加鞏固。在合作方面更是加速前進:兩國貿易額增速創新高,重大投資項目穩步實施,本幣結算規模持續擴大,黑河公路橋、同江鐵路橋建成通車,都為雙方互利合作註入了強勁動力。
拉夫羅夫給予中俄關系的肯定也與中方不謀而合。在2022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時任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用了“堅如磐石”這壹關鍵詞。他表示,中俄兩國深化睦鄰友好合作,全面戰略協作更加成熟堅韌。
值得壹提的是,拉夫羅夫還引用了中方曾評價中俄關系的壹句表述“中俄兩國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查閱發現,這壹句話來源於2021年10月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表述——“俄羅斯和中國不會建立封閉的軍事同盟或軍事集團,關於這方面的猜測是沒有根據的”,進行提問。
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中強調,中俄兩國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中方強調“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中國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立場是壹貫的。但如何理解“勝似盟友”呢?
在中俄關系的議題上,中方曾多次強調,要尋求中俄關系長遠穩定,推進人類命運***同體、互利***贏的理念,而不是單純的深度綁定。這壹點在俄烏沖突的議題上也得以體現,近壹年來,中方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壹貫的。
就在前不久,拉夫羅夫與秦剛外長進行會談通話。秦剛在這壹通話中也向俄方指出,中俄兩國的雙邊關系建立在“三不”原則之上,也就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在中方明確表態之後,俄方也以非常主動的態度對雙邊關系給予積極評價、甚至是直接引用中方表述,更側面證實了中俄關系的友好和信任程度處在壹個高點。
汪文斌就俄外長的發言作出回應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就俄外長的發言作出回應。他表示,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關系走出了大國鄰國和睦相處、合作***贏的嶄新道路,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發揮了重要建設性作用。新的壹年,我們願同俄方壹道加強戰略溝通,深化務實合作,為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俄外長:俄方對美國的“遊戲”保持警惕
俄烏沖突仍處於膠著狀態。西方都在討論著何時能迎來轉機,俄羅斯是否能首先打破僵局。另壹方面,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俄面臨來自西方的種種經濟制裁、能源禁運、設置價格上限等帶來的處境。俄是否會調整對西方的態度?拉夫羅夫在會上的表態或許給了答案。
他首先稱2022年最具悲劇性的詞語是“戰爭”,並將悲劇的緣由指向西方,稱“這是美國及其追隨者為發動針對俄羅斯的戰爭而籌備多年的結果。西方國家聲稱沒有在烏領土上與俄開戰,只是幫助基輔。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援助規模清楚地表明,西方國家在這場戰爭中投入頗多。”
隨即他指出,美國試圖在其他國家的幫助下同時“遏制”俄羅斯和中國,但俄方對美國的“遊戲”保持警惕。美國沒有足夠的力量同時遏制俄羅斯和中國,歐洲、日本和其他想追隨美國的國家亦是如此。
而對於俄烏談判前景,他表示,俄方願考慮西方提出的關於談判的嚴肅提議,但目前尚未看到這樣的提議。
分析指出,當前俄烏談判的可能性極小。壹是由於俄烏雙方缺乏互信、缺乏談判條件的基礎。在戰場上,雙方都無法在短期內取得絕對優勢。
更重要的是,美國正在利用這場危機削弱俄羅斯推進,也取得了壹定的進展,因此其不會允許烏克蘭與俄羅斯就停火進行談判和對俄妥協。而從拉夫羅夫最新的表態來看,俄方在這場與西方集體交戰中更不會先行妥協。
作者丨王貝妮,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
編輯丨張思南,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