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戰壹師為何至今不願意回憶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究竟有多慘烈?
長津湖戰役是美國海軍陸戰壹師至今永遠不願意回憶的傷疤。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精銳在長津湖地區展開了壹場激烈的戰鬥;此役誌願軍第九兵團戰前約15萬人,戰鬥結束後,第九兵團戰鬥傷亡19202,凍傷減員3萬余人,凍死4000余人,凍傷減員的人數約占第九兵團總人數的22%。
長津湖戰役中,第九兵團出現全連集體凍死在陣地上,這便是著名的“冰雕連”;這種情況不止是壹支連隊。
戰士宋阿毛在臨死前留下這樣壹封絕筆信: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壹名光榮的誌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妳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即使凍死,冰雕連全連戰士們依舊保持戰鬥隊形,目光緊緊盯著水門橋這種戰略要地。
陸戰壹師師長史密斯在看到“冰雕連”時,被誌願軍戰鬥精神所折服,對此,史密斯向“冰雕連”致以崇高的軍禮。
作為對手,陸戰壹師師長竟然向誌願軍“冰雕連”敬禮,壹方面反映出誌願軍自強不息的戰鬥精神、戰鬥意誌;另外壹方面也反映出長津湖戰役的殘酷性。
全連集體凍死在陣地,這種局面,縱觀世界戰爭史上,也只有中國軍人可以做到這種是與陣地***存亡的戰鬥精神。
美海軍陸戰壹師作為美國最精銳的王牌,無論武器裝備,還是後勤保障都占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長津湖壹戰,美海軍陸戰壹師凍傷減員4400余人,凍傷減員7000余人,戰前,陸戰壹師總兵力約2.5萬人,長津湖壹戰,陸戰壹師傷亡高達40%,超過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32%的傷亡率。
若誌願軍第九團裝備和後勤保障再稍微好壹點,陸戰壹師這支美軍引以為傲的王牌精銳將會在長津湖地區被誌願軍全殲。
1952年第九兵團回國,車行到鴨綠江時,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命令車停下來,宋時輪下車後朝長津湖方向站立良久,然後脫帽彎腰,朝長津湖方向深深鞠躬,當宋時輪擡起頭時,已經淚流滿面。
宋時輪將軍壹生身經百戰,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解放戰爭中,打過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宋時輪戎馬壹生,壹生打過很多硬仗,在鴨綠江邊上,這位是身經百戰的將軍淚流滿面,可以看出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也許是老將軍軍旅生涯中最不願意回憶的壹戰。
陸戰壹師又是如何逃出誌願軍包圍圈的?1950年11月,第九兵團入朝後,采取“迂回切斷、包圍殲滅”戰法,為了達到戰爭突然性,第九團兵團十五萬戰士在零下幾十度的朝鮮大山裏翻山越嶺,不畏嚴寒、忍受饑餓、疲勞,悄無聲息抵達預定戰場,九兵團戰士們通過穿插迂回包抄,將美國陸戰壹師分割包圍在長津湖地區。
1950年11月27日,白雪覆蓋的長津湖地區看上去壹片安詳,隨著誌願軍沖鋒號響起,第九兵團十余人戰士們向美軍發起猛烈進攻。
戰前毫無準備的美軍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壹時間不知所措,亂了陣腳。經過壹夜激戰,陸戰壹師和美7師被九兵團分割成了5個部分。
11月28日天亮後,陸戰壹師美軍從驚醒中鎮靜下來,陸戰壹師不愧是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
身經百戰的陸戰壹師首先以坦克、大炮為先鋒,在航空兵配合下,向誌願軍陣地發起壹場又壹場猛烈進攻,試圖打通各部之間的聯系。
戰鬥中,陸戰壹師士兵展現了頑強的戰鬥力,有的美軍士兵即使負傷了,也在拼命戰鬥;戰鬥至晚上,陸戰壹師不再突圍,依靠坦克、裝甲車組成環形防禦圈,以重炮轟擊遠處進攻的誌願軍,在近處防禦圈中,以地雷、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組成火力防禦圈,阻擊誌願軍的進攻。
戰鬥至12月4日,陸戰壹師第5團、第7團終於從柳潭裏撤退至下碣隅裏;這段22公裏路線,機械化裝備的陸戰壹師用了3天時間才走完,平均壹小時只能前進300米;走完這段22公裏包圍圈,陸戰壹師付出了傷亡1500人的代價。
12月6日,陸戰壹師繼續向南撤退,在撤退途中,陸戰壹師還要突破最後壹道屏障——水門橋。
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單車道橋梁,兩側是萬丈深淵,是陸戰壹師南撤必經之路,水門橋被炸,陸戰壹師就有可能面臨被誌願軍全殲局面。
在長津湖戰役發起前,誌願軍已經派遣壹支專門炸橋部隊深入水門橋附近,專門執行炸橋和阻擊任務。
第九兵團戰士們先後兩次炸毀水門橋,但都被美軍工兵很快給修理好了;在第三次炸橋中,誌願軍戰士連同橋基,將水門橋連根炸斷。
無奈,美國工業太強大,水門橋被炸後,美國連夜從日本空運壹整套造橋材料,然後空投至水門橋附近,美國工兵又在水門橋上修建壹座鋼鐵橋。
陸戰壹師就這樣順利通過水門橋,12月24日,歷時壹個月的長津湖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