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順序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順序如下:
壹、《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內容:
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裏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
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為上計。
二、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有六千字左右,壹***十三篇。
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主要歸納:
第壹篇《始計篇》
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始計篇》也簡稱《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壹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在這裏指戰前的戰略謀劃。
第二篇《作戰篇》
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制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裏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
本篇繼《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系,戰爭依賴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壹定程度的破壞。
第三篇《謀攻篇》
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