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秋節的習俗 打月餅祭月亮團圓飯?
打月餅山西地區普遍稱中秋節為“八月十五”,是民間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山西人過中秋節,祭月是民間悠久的風俗,而月餅即是祭月最首要的供品,又是全家人歡度節日的食品,還作為贈送親友的禮品。農村習慣自已制作,稱為打月餅。每逢節日來臨,家家都要架鍋,自己烤制月餅。
山西人中秋用的月餅分為祭月月餅(也稱團圓月餅)和普通的食用月餅,祭月月餅講究四個壹斤,包含著“四平八穩,對稱和諧”的意願。晉西北祭月則用套餅,由大到小,壘起來像座寶塔,頂尖為壹桃形月餅,這裏制作月餅,和面全部采用麻油,顯得特酥。
山西繁峙縣還有壹種特殊的球形月餅,是當地農家的獨特創造。而其他的壹般農家打月餅,特別講究制作壹些兔兒形狀的小月餅,是專門送給小孩子的禮品。取意於月中玉兔,表示做大人的對孩子的祝福,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蟾宮折桂”,步入仕途。
月餅模子精雕細刻山西農村中制作月餅的木質模具最富地方特色,山西人普遍稱其為“月餅模子”。質材上乘、精雕細刻的月餅模子是家家戶戶喜愛的寶物,許多農婦都以擁有幾件好模子為榮。月餅模子以棗木為優,視木材大小而制作不同尺寸的月餅,小則直徑三五寸,大則盈尺,鏤刻廣寒宮、玉兔等花紋圖案。
打月餅時,將事先做好的面餅坯子放入模子中,用力壓實,然後朝下用巧力將月餅敲出,圓圓的月餅凸凹著種種花紋圖案,招人喜愛,然後經過烘烤定形即成。山西月餅多以油和面,餡子有紅棗、核桃、豆類、柿子、果脯、紅糖等種類。月餅形狀以圓為主,也有葫蘆形、桃形或月牙形月餅。
祭月亮中秋之夜,家家團聚,在院落東面擺上供桌,上置月光馬兒(即月神圖象)、月餅、西瓜、毛豆、水果等,全家仰望壹輪皓月,主拜者叩頭敬獻,口誦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敬神仙,有吃有喝還有穿,壹家大小都平安。”供器中有香爐、燭臺等,香爐中點燃壹種盤曲的線香,稱為蕓香。壹俟玉兔東升,月光照臨桌上供品,便表示月光菩薩已領受了這份情意,於是燒香焚紙,皆大歡喜。
姑娘們拜月別有情趣,單獨設壹幅月光圖,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個美好的未來。過去山西有些地方講究“男不拜月”,可能因為月亮屬陰;但是在晉東南壹些地方則素有“女不望月”的風俗,祭月則全由男子進行。
後來這些講究都不那麽嚴格了,各地通行全家男女老少壹起賞月,壹齊飲宴,談天說地,以慶豐收,以賀團圓。山西民間流傳著“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謠諺,認為“八月十五雲遮月,來年必定好收成”,是為普遍的俗信。
拜月結束後。全家圍坐在壹起,***享祭品,將壹塊大月餅按全家人數切塊,每人壹份,若有外出未歸者,還要特意留給未歸人壹份,待其歸來時食之。晉南中秋之夜拜月、食月餅之後,鄉裏小夥子們還要在夜色中打響鞭,即打馬鞭,以音大而清脆者為優。
有的地方,是夜還要點硫磺火,稱龍火。還要給自家養的狗戴上鈴鐺,領上狗東奔西跑。當月已西沈。大人們多已睡時,還會聽到門外街巷裏響起清脆的鞭聲和孩子們的嬉戲聲,鈴聲當當,鞭聲叭叭,另有壹番樂趣。
祭月物品除月餅外,還有西瓜、葡萄、毛豆。西瓜取音於喜,取形於圓,取瓤於紅,取子於多,意喻全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紅紅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存放到中秋節,必須在收獲時便精心操作,挑選半熟、皮厚、無傷的,特意保存下來,專為祭月。晉南壹帶民間傳說西瓜是壹種野獸的頭,它兇猛強悍,每年八月十五夜總要出來傷人,晉南人借吃西瓜(獸頭)以解氣。
葡萄是山西晉中、太原壹帶的特產,歷史悠久,恰在中秋時分前成熟。葡萄以其蔓枝多子和晶瑩圓潤的特征,很早就成為民間風俗中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發達的象征物,用葡萄祭月也是山西人久遠的風俗傳承。
毛豆選摘嫩黃豆角連枝煮熟,色金黃,味清香,據說兔子最愛吃,祭月的毛豆是專門為月中玉兔準備的。
晉西北許多農村習慣祭供煮熟的玉米棒,用意與毛豆相似,也是兔子喜愛之物。此外,祭月時還供些蘋果、梨、柿子等時令水果。晉中壹些地方把西瓜去瓤雕鏤出各種圖案,中間置壹油燈,燈光從鏤空的瓜皮間透射出來,柔和美觀。
團圓飯晉東南地區,八月十五日要請女婿上門,設酒招待。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山西民間特別註重此時此刻的全家團聚。外出的人壹般都要在這天回家過節,並且還習慣買上壹些高級月餅。出嫁的姑娘忌在娘家過中秋節,要回到婆家與丈夫壹塊賞月。新媳婦回婆家必須由女婿來請。女婿叫媳婦要給嶽父嶽母送月餅作為禮品。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