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小學美術說課稿

小學美術說課稿

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6篇

 作為壹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麽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贛教版美術第四冊的第1課《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我認為這是壹節最佳的欣賞課,因為卡通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形象。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壹、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兒童最熟悉、最喜歡的卡通形象為題材,啟發引導兒童進行欣賞學習。卡通是音譯詞,它囊括了動畫片和漫畫。那些生動、誇張、個性鮮明的卡通形象、跨越了國界、跨越了民族,成為全世界小朋友們***同的財富。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神態各異、特性鮮明的卡通明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受,並說出原因。然後再將自己最喜歡的形象試著畫出來,並對其進行深層的了解,感受這壹形象設計的精妙之處。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對本課制定了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欣賞,了解卡通畫中形象的特征。

 2、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3、試著用大膽、誇張地表現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

 4、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點,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感受到美術的獨特價值和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樂趣,並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感受。

  二、教學方法:

 我在本課準備了動畫短片和大量精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給了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獲得了良好的審美體驗。我還結合了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等方法,課前讓學生走入生活收集物品,對生活中的卡通形象進行欣賞與評述。這就是在生活中體驗、在實踐中積累,最終通過美術創造,來提升生活的境界。雖然有些語言和想法稚嫩,但閃耀著孩子們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學法指導:

 以低年級學生為主體,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學法運用得當學生將會更感興趣,更主動參與學習。我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提供豐富的材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學會們在認知、情感、語言等各方面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四、教學過程:

 1、欣賞,體驗感受。

 在新課開始,我播放了壹連串學生喜愛的中外卡通作品,通過展示卡通形象,播放壹連串學生喜愛的卡通片,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向往。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動畫片裏的主角形象和故事情節,學生爭先恐後地各抒己見,將課堂氣氛推向第壹個高潮。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2、討論,各抒己見。

 三個和尚、哪咤鬧海、機器貓、貓和老鼠、寵物小精靈等經典動畫引發了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

 如:“我是孫悟空,我會七十二變!”

 “我是小哪咤,我有乾坤圈!”

 “機器貓真可愛,真聰明!”

 …………………………

 妳壹言我壹語,學生們興高采烈地表達自己對卡通形象的獨特感受。從這些富於時代精神、健康有益的卡通形象中,學生可以獲得智慧的啟迪和美的陶冶。

 4、想,漫無邊際。

 想象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裏"的境域。給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可以在以後的生活或在學習中怎樣運用這些可愛的卡通形象,比如畫壹幅卡通作品裝飾自己的房間,做壹個卡通頭飾表演小話劇等等去體驗創造和表現的無窮樂趣,充分感受到美術的獨特價值和藝術魅力。

 5、畫,盡情享受。

 把課前從生活中收集的卡通圖片帶到課堂,小組內學生采用自我交換的方式,極大地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因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術學習也絕不僅僅是壹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壹種文化學習。

 6、評,多元評價。

 展示作品的挑選緊密聯系課題,通俗易懂,使教材內容得到有機補充,並使這壹課的教學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采取師評、生評、互評相結合,個人評和小組評相結合等多元化評價模式。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就是美術創作的源泉”這壹理念,緊扣學生生活興趣的教學活動,真正讓學生“心動”。只有植根於生活,走入生活,貼近生活,才能使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永遠都生機勃勃,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人美版第8冊第1課《植物寫生》。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學習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壹、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植物寫生》壹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與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透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欲望。

 本課是該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資料之壹,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植物充滿了豐富的線條,便於學生對細部的觀察和刻畫。由於植物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學生家裏都養植物,讓學生感受植物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豐富,體驗植物帶給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時,透過查詢有關資料,了解植物的名稱,特點作用等,自然地滲透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學習的潛力。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學習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植物特征及其前後關系。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潛力、線造型潛力和綜合學習潛力。

 學習重點:

 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條表現植物的方法。

 學習難點:

 如何運用線條表現植物的前後關系和不同姿態。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註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用心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學習過程:

 (壹)設疑自探

 1.談話導入

 公園、植物園裏、花壇裏、我們的家裏,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葉旺盛、千姿百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出示課題)

 2.課件展示各種植物圖片,提出問題,學生分組探究。

 ①妳喜歡這些植物嗎?妳明白它們各叫什麽名字、有什麽作用嗎?

 ②妳明白壹些植物的寓意嗎?

 ③這些植物的葉子有什麽特點每片葉子有區別嗎

 (二)解疑和探

 1.請幾位學生說說討論結果。

 2.觀察教室中的植物。

 提問:妳觀察到植物的葉子(花)有什麽不同?(結合書中的圖片)

 透過欣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葉子有前後遮擋、有大有小,不同角度看到的葉子形態上有所不同……

 3.欣賞美術作品:賴少其的中國畫《君子蘭》。

 提出問題:

 畫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進行表現的作品表現出畫家的什麽情感

 小組和作探究,初步感受畫家如何用豐富的線:如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表現出植物的形態特點及自己的情感。4.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教材上的幾幅學生作業。師: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識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形狀各有不同。師:這些孩子的畫對妳有哪些啟發呢?

 生:表現形式能夠是刮畫、國畫、線描、等等。

 生:畫的時候註意線條的前後穿插。

 引導學生認識在繪畫中,植物的前後關系能夠用虛實變化、大小變化、粗細變化、穿插變化。

 (三)質疑再探選取幾種植物提出問題。

 (1)說壹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麽不同?(3)植物的前後關系如何表現?

 請學生進行分析特征、姿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的全貌,說出它們的特征。糾正那種上來只看植物細節的錯誤方法

 (四)拓展運用

 1.說壹說畫植物寫生應註意什麽?

 2.教師在黑板上簡單演示植物寫生方法,畫兩幅,壹幅前後關系處理得當,壹幅前後關系混亂的兩幅植物寫生圖。引導學生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進壹步認識如何用線表現植物的前後關系和不同姿態

 四、板書設計:

 1、植物寫生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基本特征示意圖和展示區。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了、貼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教學資料,突出重點,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植物寫生》壹課的整體構思,懇請各位專家指正。謝謝!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壹冊第8課----《魚兒遊遊》

 壹、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表示的對象,通過看壹看動畫片、做壹做遊戲、動壹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同學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資料制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同學大膽表示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同學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壹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壹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布置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同學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資料來表示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制作、綜合資料”等方法來表示畫面,復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布置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和綜合資料來表示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讓同學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示美、發明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同學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示水中遊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資料來做魚,並註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同學對魚的表示能力。

 二、學情分析:

 壹年級同學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資料,對不同的資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壹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示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小朋友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依照自身的想法自由的表示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示自身,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資料來稚拙地表示自身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學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同學情況的掌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同學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同學用不同的資料來表示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資料上制作魚兒,鍛煉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動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制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妳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壹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壹番景致。想不想跟隨老師壹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壹番呢?”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同學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同學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同學留戀、向往。同時也把同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同學說說海裏的主角,同學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壹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同學的興趣,到勾起同學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同學的心理特點,使同學堅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表示物象的激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壹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同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身的觀察來說壹說。當鼠標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同學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麽形狀組成的,在這裏反復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同學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發明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籠統;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示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小朋友都有表示自身的欲望,讓同學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示壹下魚,這壹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同學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示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同學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采用課件制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同學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同學對繪畫的制作方法,問同學:“妳會用什麽美術的方法來表示魚兒呢?”“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同學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制作、綜合資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資料來做,讓他們進壹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小朋友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小朋友接受技能的特點而采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同學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妳準備采用哪些方法來表示妳心中的魚?妳想要表示的魚是什麽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麽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制過程應註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註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同學沈溺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同學有身臨其境感覺。

 然後讓同學把自身繪制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同學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同學在充溢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發明,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過程中鼓勵同學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他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競賽,這樣就激勵同學創新、提高了同學的發明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壹起欣賞黑板上同學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同學互評自評妳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同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資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同學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和時給予褒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註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壹幅小小的作品,就是壹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展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發明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壹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同學再壹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同學進行美的熏陶,從而讓同學進壹步了解大海,拓寬同學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維護它,那怎麽去維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壹起來討論壹下。讓同學懂得珍惜自然,保護生靈,增強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維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同學對人類生態維護的意識。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壹、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主題畫教學中的記憶畫和想象畫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最好訓練手段。《星空的聯想》是關於宇宙星空的想象畫。要使學生畫好星空的聯想應該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在了解淺顯的宇宙知識的基礎上,拓寬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關於星空中幻想的情景用畫筆描繪出來,同時,本課的學習也為後面的想象畫課奠定壹定的基礎。

  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淺顯的太空知識

 2.技能目標:能夠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特點和形式感的星空圖

 3.情感目標:發現和體驗美的存在,提高審美能力。

 重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了解淺顯的太空知識,拓寬思路,培養豐富的想象力難點:能夠運用多種繪畫工具材料畫出星空的聯想

  三、 教法學法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結合本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啟發引導法,直觀演示法,情境創設法,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斷采取欣賞、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嘗試,探究學習等方式掌握本課的`內容。

  四、 教學設計

 壹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課前,我在教室四周張貼多幅學生創作的星空聯想圖,使學生步入教室時,從視覺上產生巨大的沖擊力,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壹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星空的圖片,配以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直觀地感受到星空的美,從而導入新課學習。

 二交流討論 解決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課前收集的有關星空的圖片以及課本上的圖片,並展開討論:

 ①從這些圖片裏,妳發現了星空裏都有些什麽?

 ②妳覺得星空有妳想象的美嗎?從而讓學生了解宇宙星空的淺顯知識,並體驗星空之美。

 通過這壹過程的學習,把觀察、思考,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對美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有所悟、有所發,有所得,從而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也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三欣賞學習 突破難點

 這兒我主要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直觀演示為第壹層次,我用刮蠟的繪制技法表現了壹張星空的聯想圖,並指出壹些需要註意的地方,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繪制星空的想象畫,為學生的創作搭建平臺。另壹層次的教學是我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多幅用各種繪畫工具材料創作的星空聯想畫,創設寬松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對這些作品的感受,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從而更明確自己想要畫什麽,可以運用哪些表現方法更好的來表現。從而突破了難點。

 四創作表現 體驗成功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法把想表現的內容表現出來,同桌兩個小朋友***同完成壹幅星空聯想圖,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作業時,我播放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創設氛圍,利於學生創作。並且來回於學生之間,全面觀察學生的作業,對個別學生進行激技法指導,同時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作業,做其他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會形成妳追我趕的氣氛,作業效果、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

 五展評作業 分享快樂

 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內在的潛能,促進其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評價學生作業時,采取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價,並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壹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壹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每壹次作業都是體驗,壹次創造,沒有對與錯,只有更好。

 六課後延伸 拓展思維

 我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的作品貼於教室或者臥室,達到美化生活環境的目的。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本課以《“東西南北”》為題,目的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折紙造型方式,滿足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激發兒童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教材介紹了折紙步驟,簡潔明了,壹看就懂。另外,教材在“想壹想”部分提出了同壹個“東西南北”不同色彩效果的比較,以及“東西南北”的動物造型等,給學生的創作設計提供借鑒。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同的造型、裝飾(動物、頭像、水果等)和色彩搭配產生的效果時,還要對“東西南北”的做法、玩法進行新的拓展。教學的重點:用彩紙折壹個有趣的“東西南北”,初步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

 難點:對“東西南北”進行誇張的再創造,使它變得更生動有趣。

 教學環節的安排上:壹出示“東南西北”。教師示範講解“東南西北”的折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基本解決教學的重點。

 二針對教學難點如何對“東南西北”進行誇張再創造這個問題,教師以啟發為主,先出示教具動物大嘴巴與“東南西北”進行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大嘴巴是通過“東南西北”變成的。師再次啟發:怎樣把“東南西北”變成動物的大嘴巴?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出要對“東南西北”進行想象和拼貼。教師請學生詳細說拼貼步驟,教師隨著學生的說來示範,從而解決學生操作上的問題。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動物的形象生動,巧妙,富有情趣。

 三作業講評這個環節,教師先讓學生談談在制作時覺得最困難的地方在那?便於教師更好的反思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請學生到講臺上來說說自己做的,其他學生來評,教師適當補充。

 四課外拓展方面請學生把自己做的“東西南北”小動物“編成故事進行表演。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樣的,壹年四季無處不在。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探究大自然的美。

 3、懂得熱愛大自然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樹木、花、草、青蛙、獵人、小鳥、蝗蟲等頭飾。

  活動過程

 壹、走向大自然,與大自然交朋友

 猜謎激趣(教師帶領學生來到室外。)

 師:壹身綠袍身上穿,兩只鼓眼頭上戴,小時水中遊呀遊,長大跳呀呱呱叫。(猜壹大自然裏的動物)學生猜完後

 師小結:在我們的大自然裏,不僅有可愛的青蛙,還有許多許多可愛的動物及植物,還有讓人猜不透的壹些自然現象,這節課呀,我們就壹起和大自然交交朋友。師帶領學生向大自然裏的壹切問好!“太陽公公,妳好!”“白雲姐姐,妳真漂亮呀!”“花兒,妳可真香,我好喜歡妳!”向小草,樹木等問好!

 二、發現大自然我們的大自然美嗎?現在請小朋友們自由活動,認真觀察大自然,看妳能在大自然裏發現什麽?學生自由活動,老師隨機指導。

 生1: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白雲,秋天到了,有壹群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生2:天氣涼了,樹葉黃了,是大自然告訴人們秋天到了。

 生3:樹上結滿了果實,把枝頭都壓彎了,是大自然對勤勞的人們的報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