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得了腐蹄炎,如何救治
參考信息: 中國畜牧街 論壇 蹄是奶牛的重要承重器官,壹般成年中國荷斯坦牛(我國主要的乳牛品種)平均體重580 kg以上,蹄均承重145 kg以上。涼山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雨季多在每年5月中旬到9月下旬,下雨後農村地面泥濘,牛舍潮濕,尤其是炎熱多雨的夏季,散養奶牛較易發生腐蹄病。奶牛腐蹄病是壹種以蹄角質腐敗、趾間皮膚和組織腐敗、化膿為特征的壹種化膿壞死性炎性疾病。患病奶牛出現跛行,嚴重時,病牛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消瘦、精神不振、產奶量下降,或因站立困難而長期臥地不起而引發其他疾病,並可能造成局部流行。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會降低奶牛生產性能,提高奶牛淘汰率,給奶牛養殖戶帶來較大的損失。為此筆者現將涼山州農村散養奶牛雨季腐蹄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病因 1.1 飼養管理原因①日糧中鈣、磷不足或不平衡,導致蹄角質疏松,蹄變形、不正是主因。②奶牛舍不清潔,潮濕,道路和運動場泥濘,蹄部經常被糞尿、泥漿浸泡,使局部組織軟化;石子、鐵釘、木刺、玻璃渣等堅硬物刺傷軟組織後感染病菌引起蹄部發炎。③皮炎、角質延長等也易引發該病,如再受化膿性棒狀桿菌等二重感染將會加重病情。 1.2 病原菌 該病多由節瘤擬桿菌和壞死厭氣絲桿菌引起。節瘤擬桿菌引起的炎性損害作用很小,但它能產生蛋白酶,消化角質,使蹄的表面及基層易受侵害。在壞死厭氣絲桿菌、壞死梭桿菌等病菌的協同作用下,產生明顯的腐蹄病損害。此外還有化膿性棒狀桿菌和其他化膿性細菌、結節狀擬桿菌等也可引起該病。 1.3 遺傳 蹄病與遺傳有壹定的關系,如奶牛、水牛的發病率高於黃牛。蹄形也與遺傳有關。 2 流行病學 泥濘的地面、多雨的季節,不清潔的牛舍、牛床、通道、運動場、蹄部的損傷和汙染、不平衡的飼料營養等都為該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患病奶牛為主要傳染源。壹般後蹄發生的幾率比前蹄高,炎熱潮濕季節的發病率較高,成年牛比犢牛發病多。 3 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僅趾間皮膚潮紅、腫脹;蹄底角質比較完整,看不出炎癥;病牛步態僵硬,負重不均,搖動患部;病牛站立時腐蹄負重差,病蹄頻繁交替離開地面,行走時跛行,有疼痛感,喜臥地,不願運動,逐漸發展成病牛站立困難、臥地不起。病牛精神不佳,被毛紊亂無光澤,泌乳量明顯減少,食欲下降,消瘦;嚴重病例,病牛表現體溫升高,高的可達41.7℃,食欲廢絕,精神沈郁,嚴重時出現肢跛,泌乳量下降以及漸進性消瘦等全身性癥狀。 急性發作時,蹄間和蹄冠皮膚充血紅腫,痛感明顯,嚴重的會並發蹄關節炎,如不及時治療,奶牛逐漸消瘦,皮毛粗亂,奶產量急劇下降,甚至喪失生產能力。更嚴重的是蹄殼腐爛變形,臥地不起,甚至出現全身性敗血癥癥狀,體溫升高,食欲減少,嚴重跛行,甚至臥地不起,重度消瘦。用修蹄刀切削擴創後,蹄底截面有小孔或洞,擠壓有汙黑的腐臭濃汁流出,趾間也能看到潰瘍面,上面覆蓋著惡臭的壞死物。 慢性病牛蹄間潰爛,有惡臭分泌物。蹄底角質部呈黑色;有的由於角質被溶解,蹄真皮過度增生,肉芽突出於蹄底。病竈可達蹄的深部組織,包括蹄關節。第壹、二、三指趾間、蹄球與冠緣處存在瘺管,並深延到蹄內,跛行可能逐漸減輕,但不能消失,病程可長達數月,多半是長期消瘦、衰弱。 4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蹄部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即可確診。 (1)發現奶牛跛行等上述腐蹄病癥狀時,把奶牛綁定好後做進壹步的詳細檢查。腐蹄病應與刺創、趾間損傷、蹄葉炎和趾間纖維瘤相區別,特別要與趾間皮炎相區別(因治療方法不同),趾間皮炎幾乎沒有腫脹,但有跛行和壞死,並有明顯的臭味。 (2)根據患病部位以蹄部為主,病牛跛行,蹄間和蹄冠皮膚充血紅腫,蹄趾間潰爛,流膿汁,用叩診錘或手按壓蹄部時出現痛感等典型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腐蹄病。 (3)在病蹄匣深部,用鑷子取病料,塗片鏡檢,堿性美藍染色,鏡檢時若發現很多長絲狀、無運動的桿菌,確定為壞死厭氣絲桿菌後可確診為腐蹄病。 5 治療 5.1 消炎根據病情以徹底清洗、消炎、補鈣和強心補液等為原則。病牛腐蹄病僅表現紅腫的,用5%~10%的硫酸銅溶液浸泡患蹄。如果浸泡有困難,可用噴霧器盛裝5%硫酸銅溶液將病蹄噴濕,每天2次,直至病愈;或用3%雙氧水洗凈患部,以5%~10%碘酊消毒,最後用高錳酸鉀粉撒在藥棉上包紮,每天1次,直至蹄部炎癥消除為止。 5.2 切除壞死組織如病蹄化膿壞死,要清除壞死組織,具體操作如下: 5.2.1 保定。將病牛於六柱欄內保定,患肢以繩同定於同側欄柱上,離地50 cm左右。 5.2.2 擴創。用0.1%高錳酸鉀或0.1%新潔爾滅溶液洗凈病蹄,用修蹄刀沿創道修挖蹄底角質,擴創的大小以能充分暴露瘡腔為宜,用彎剪除盡壞死組織。 5.2.3 敷藥。將消炎藥粉撒在創面上,然後用小塊紗布浸透補蹄或浸1%的高錳酸鉀溶液敷在創口上,最後用繃帶將患部包紮好;如果創口較淺的,可將高錳酸鉀粉撒在藥棉上,敷於患處;若蹄叉腐爛則將高錳酸鉀粉撒在藥棉上,敷於患處,再外塗5%的碘酊,最後用繃帶包紮同定,外塗松餾油,2~3 d重復處理1次;也可用20%硫酸鋅溶液洗滌蹄部後,再用磺胺類或碘甘油塗擦患部,用繃帶包紮,繃帶要環繞兩趾包紮,繃帶每天更換1次;或者修整蹄形,挖去蹄底腐爛組織後用青黴素40萬單位,溶解於5 ml蒸餾水中,再加入50 ml魚肝油,混合攪拌,制成乳劑,塗於腐爛創口,深部腐爛可用紗布蘸取藥乳液填充,而後包紮,每天換藥1次。用藥後應加強護理,最好2 d內不讓其運動。 5.2.4 封閉。對於重癥病牛,可在病竈上方呈人字形註射普魯卡因和用抗菌素等靜脈註射治療。 5.3 靜脈註射藥劑急性病例應讓病牛在牛舍內休息,並用磺胺類藥物或青鏈黴素等抗菌藥物靜脈註射治療,以便於控制感染和幫助病牛恢復。 6 預防措施 6.1 合理搭配日糧 日糧搭配要求營養全面,特別是鈣與磷 的比例要平衡(壹般為1.5~1.6:1)。定期進行疫苗免疫。 6.2 保持牛舍清潔及時清除舍(床)內的糞尿、勤換墊料以保持牛舍幹燥、清清;用生石灰水或5%~10%硫酸銅液消毒牛床。牛除飼餵時間外,應在運動場自由活動。及時清除舍內外的尖硬物。運動場要常常保持幹燥並設遮陰棚。 6.3 做好牛蹄護理 經常保持奶牛蹄殼幹燥,清除蹄叉內的泥、草、糞便,雨後地面泥濘時不放牧;蹄有外傷時應及時消毒。在多雨濕熱季節應該定期用10%硫酸銅溶液浸泡牛蹄,每次約10 min。每年護理性修蹄2次。涼山州農村散養奶牛壹般在春秋雨少的4月、10月修蹄;也可在分娩前的5~6周和泌乳期120 d左右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