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暴亂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不好戰,但不是不能戰,壹旦對方有侵犯我們的意圖,必定要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抗日戰爭如是,抗美援朝亦如是。
隨著時間進入1970年代,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迎來第三次建交高潮,國際位置進壹步上升,就在這時,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了。
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氣勢如虹,很快便攻克了越南北部的諒山,打開了前往河內的門戶, 對於這壹次戰鬥,西方媒體又作何反應?
要分析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了解越南的背景和中越兩國的關系。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邊與中國接壤,西邊是老撾和柬埔寨,東邊和南邊都面臨南海,是世界上僅有的五個 社會 主義國家之壹。1
歷史 上,越南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中國影響。傳說越南古代國家的雛形出自於中國蜀國末代王子。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派軍南征百越,將越南北部作為象郡的壹部分劃入中國領土,漢武帝時期,繼續開疆拓土,越南中部也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此後壹千多年,越南壹直處於中國的控制之下。
越南脫離中國的控制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見越南獨立已經成為事實,只好下旨將丁朝皇帝封為交趾郡王,在這之後,越南的統治者幾經更替,都保存著向中國稱臣納貢的習慣,明朝時,越南曾被中國納入版圖,不久又脫離,繼續與中國保持臣屬關系。
到了清朝嘉慶皇帝時期,統治越南的阮朝派使者請求嘉慶皇帝賜國號越南,越南之名由此而來。
二戰時期,越南***產黨領導越南民眾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土。正當越南建立新政權時,曾殖民越南的法國卷土重來,扶持傀儡皇帝,越南南北裂土而治。
越南分裂的第二年,由於美國的插手,越***政權岌岌可危。 此時中越已經建交,中國應越***領導人胡誌明的請求,向越南北方提供了幾千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
這些物資對於剛成立壹年的新中國來說是壹筆不小的支出,但中國人民為了支持越南的統壹,無償將錢和物資送給了越南北方,1975年,北越取得全面勝利,越南統壹。
此時的越南先後打贏了美國和法國,加上中國和蘇聯的援助,漸漸膨脹起來。他們自認為是“第三世界強國”,應該統治中南半島,於是借著中蘇關系惡化的機會,在蘇聯支持下,趁中國的盟友柬埔寨內亂時入侵,同時進兵老撾。
更過分的是,他們同時把手伸向了中國的領土,並侵占了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在越南國內,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排華暴亂。
面對越南如此過分的行為,中國忍無可忍,出手將越南“暴揍”了壹頓。
這就是1979年發生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為了解決南方邊境的威脅,197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在北邊有蘇聯陳兵國境的情況下,命令徐向前、許世友、楊得誌三位將軍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越南,開始進行反擊,同時在南海做好準備,隨時防備美國插手。
越南也從柬埔寨分出壹部分兵力,在邊境線上與解放軍對峙。
越南低估了解放軍的實力,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解放軍壹路勢如破竹,打到了越南北部的交通要道諒山,給了越南當頭壹棒, 也使西方媒體重新認識了解放軍的實力,並給予了積極評價,特別是曾經被越南打敗過的美國和法國。
《紐約時報》在文章中說: 當諒山戰役打到白熱化的階段時,越軍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裝備也沒能扭轉戰局。在此次戰鬥中,越軍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再進行大規模的抵擋。這是中國軍隊對越軍的壹個警告。
法國的媒體也發出了評論: 中國軍隊挺進越境縱深50公裏,壹舉攻占了越南好幾個重要城市,包括河內門戶諒山。打破了越南“不可戰勝”的說法,這對於越南來說是極大的打擊。
瑞士媒體也發表了評論,他們認為, 諒山戰役使“越方在處理壹些跟中方有關的問題時要註意壹點了”。
從西方媒體的稱贊中可以看出,諒山戰役對雙方都有著極大的意義,這個意義與諒山的地理位置有關。
諒山位於越南北部,離中國邊境只有18公裏,是越南北方的交通樞紐,周圍群山環繞,地勢十分險峻。過了諒山,往南就是壹望無際的平原,前進130公裏就是越南首都河內。
諒山是河內的屏障,丟失了諒山,河內門戶大敞,滅國是遲早的事,可以說,拿下諒山,河內就是囊中之物了,也難怪西方媒體會有如此反應。
至於解放軍是如何攻占諒山全境的,還是因為越南表演的壹場“禍從口出”。
反擊戰開始之前,在中央軍委制定的作戰計劃中,諒山就是最終目標。
但是,從中國邊境前往諒山要經過越北山地,距離不遠,地形卻極為復雜,眾所周知山地作戰最重要的是熟悉地形,這壹點對越方來說極其有利,對解放軍則是不利因素。
而且越南對諒山極為重視,根據資料顯示,越南在越北布置的武裝力量包括正規軍、地方軍團、省隊、公安屯***有10萬余人,火力配置也很優越,其中正規軍就是有著“金星師”之稱的越南人民軍第三師,曾在越南南方對美國作戰並取得勝利。2
但是此時的越南依然沈浸在自己戰無不勝的神話中,戰爭伊始,第三師便口出狂言: “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
他們絲毫沒有發現自己在戰術指揮上的錯誤,防守極其消極,兵力調動遲緩,只能被動挨打被動反抗,被解放軍運用穿插戰術逐個合圍擊破,並殲滅了第三師的12團。
2月25日,解放軍逼近諒山市區。
由於地形的關系,諒山市區的入口只有壹條公路,四周都是山地,第三師將兵力布置在諒山周圍的山頭上,居高臨下,對解放軍虎視眈眈。
他們知道,解放軍的機械化部隊要進入諒山市區,只有這條路可走。不巧的是,天下起了雨,解放軍在雨中難以辨認方向,遭到越軍攻擊,損失較為慘重。
面對劣勢,解放軍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采用梳頭式進攻法,用炮火吸引越軍攻擊,為部隊指明方向。
同時以營為單位,拆分成排和班,兵分多路交替掩護進行攻擊,每拿下壹個據點,則向炮兵發出信號,炮兵隨即攻擊下壹個據點······如此反復操作,像梳頭壹樣將越軍陣地壹壹拿下。
另壹邊的七溪也采用同樣的方法,七溪曾讓法國軍隊覆滅,但是解放軍很快攻占七溪,控制了飛機場,切斷越南援軍道路。到了2月29日,諒山東、北、西三方全被解放軍占領。
第二天,解放軍向諒山發起總攻,先以炮火猛烈攻擊,接著兵分幾路相互配合,掃除諒山殘余越軍,突擊進攻通往市區的要道——奇窮河大橋。
越軍當然不甘心,準備在諒山作“最後壹搏”,他們也對解放軍發起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在兩方炮火覆蓋下,諒山市區壹片火海。
在越軍的防禦下,解放軍用了壹天時間都沒有拿下諒山,當晚,指揮官改變策略,次日發起攻擊時,以坦克和火炮為掩護,步兵分小隊從側翼接近越軍陣地,逐個拔除據點,另壹路軍隊在奇窮河大橋上攔住了越軍退路,將越軍堵在諒山市區內。
中午,諒山北市區被拿下。
這時候,越南生動演繹了什麽叫做“死鴨子嘴硬”,他們對全世界說,解放軍沒有占領諒山,因為諒山有兩個市區,以奇窮河為界,解放軍攻占的是河北的老市區。
此舉無異於火上澆油,3月4日,解放軍冒著大霧搶渡奇窮河,占領了諒山新市區,向南推進5公裏,並殲滅了越軍的主力,諒山被徹底攻克。河內壹片混亂,解放軍大獲全勝,次日撤軍回國,越南盡管依然嘴硬,但也不敢在解放軍面前張牙舞爪了。
此次反擊戰以中國獲勝告終。 可笑的是,越南方面也宣布自己取得了勝利,他們取得了什麽勝利?是奪去了中國的領土嗎?還是打敗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都不是,他們在自欺欺人罷了。解放軍既然有能力打下諒山,那麽河內不在話下,只是中國的本意是教訓越南,不是要它滅國,沒有下狠手罷了。
這場戰爭也讓越南記到今天,他們再也不敢對中國有什麽大動作,最多做壹下腳面上的癩蛤蟆。
諒山戰役過後,西方又壹次重新認識了解放軍的能力和實力。諒山戰役不僅是對越南的壹個警告,也是在告訴全世界: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1越南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和國外交部,2020-9
2諒山戰役,鳳凰網,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