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的比較
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的比較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導致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日漸擴大。雖然化學藥物能在壹定程度上迅速解除疾病的癥狀,可考慮到許多藥物的副作用大多數會選擇使用中草藥,治療調理疾病。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的比較的知識,歡迎閱讀。
1 依據的理論原則相同
中藥飲片是指在中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用於調配、制劑、炮制的中藥材。中藥配方顆粒是以符合炮制規範的優質道地中藥飲片為原料,嚴格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規範》(GAP)等標準規範生產,采用現代高新技術提取、濃縮、幹燥、制粒而成的單味中藥全成分濃縮顆粒。中藥配方顆粒從2001 年12月1 日起納入中藥飲片管理範疇,實施批準文號管理。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都是依據中醫辯證論治的特色和中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遵循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中藥配方顆粒實質是濃縮的全成分的中藥飲片,二者***存於臨床。
2 質量穩定性和包裝
中藥飲片的鑒定壹般按照外觀性狀和經驗鑒別。中藥飲片由於種屬、產地、采收季節、入藥部位、品質等級等影響,尤其是進行了二次加工的中藥材,質量難以控制;中藥飲片壹般使用塑料袋小包裝,上面印有生產企業名稱和GMP 證號等相關信息,還有標簽(附有品名、規格、產地、數量、批號、生產日期等)。北京康仁堂藥業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以優質原材料和先進工藝規範化生產,對產品制定了質量控制標準和生產工藝技術參數,並對有效成分明確的藥物進行專屬性強的鑒別和含量測定等[1],使用中藥指紋圖譜標準技術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控制,保證了藥品的質量。中藥配方顆粒用鋁塑復合膜袋包裝,標有品名、規格(當量換算關系)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數量、用法用量、儲存條件等,按飲片管理不需要再每個調劑袋上標明藥品名稱、規格和批號。
3 調配使用和儲存
幾千年來配制中藥壹直靠?手抓戥稱?,容易出現稱不準、分不勻的弊端[2]。中藥飲片的調配時應該?等量遞減、逐劑復戥?。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常會出現為了加快調配速度而稱量不準、分戥不均;多付劑量大的中藥調配完核對較困難;在壹個調劑板上調配,調劑臺上淩亂不堪,地面上到處灑落著藥物,粉塵飛揚,工作環境差,容易造成劑量誤差和藥品交叉汙染、浪費,甚至發藥時會發生落下包煎或者另煎的藥。煎中藥需要先浸泡,煎煮過程中還要註意先煎、後下、包煎、烊化、文火、武火等特殊的煎煮方法,選擇合適的煎煮器具與適宜的煎煮時間,而這些都是大部分患者掌握不好的,會直接影響到中藥的臨床療效。北京康仁堂藥業生產的?智能化中藥房?設備環境優良、調配精準快速,從各個方面解決了現在中藥房存在的`傳統中藥調配常出現的稱不準、分不勻、效率低、復核難等調劑問題。首先該設備從灌裝藥品到調配完成實施了全過程電子控制:包括藥品灌裝、藥品調劑、補充藥品都會對每壹個藥瓶進行電子掃碼,錯誤時提示操作人員,避免了差錯事故的發生。調劑時明確規定壹方壹盤,調劑後藥粉震入調劑袋,剩余微量粘在藥盤上藥粉用毛刷掃入垃圾桶,毛刷不接觸調劑袋藥品。調劑結束後,調劑袋用封口機封口,保證藥品不接觸空氣,不會引起交叉汙染。調劑過程中設備系統會根據電子處方,對每壹味藥進行電子掃描確認,符合電子處方後,方可稱量調劑。任何原因引起的不符合電子處方的藥味,系統都會語音提醒藥味錯誤,需重新取藥掃碼,否則都將無法調劑稱量。藥品包裝袋和調劑藥瓶上都有條紋識別碼,在灌裝過程中除人員核對外,系統也對包裝條碼進行識別,防止灌裝錯誤。所有調劑過程都可以在電腦軟件中追溯。調劑系統有調劑記錄可以追查病人的處方。發藥時每劑中藥處方核發兩袋顆粒,並附有服用說明,從根本上改善了中藥房的臟、亂、差等現象。
中藥庫如果溫濕度等條件不當,尤其在幹燥或梅雨等特殊季節,容易發黴、蟲蛀鼠咬、風化、潮解、變質,使藥品的臨床藥效降低。北京康仁堂藥業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在生產時就對已潮解品種設計防潮工藝。常用品種瓶裝進行鋁塑膜封口,非常用品種用鋁塑復合膜包裝,保證不同放置周期有不同的防潮措施,保證在有效期內的產品質量。在藥櫃儲藥底部設置有防潮蓋,其上有卡勾,有幹燥層、幹燥劑。調劑藥房配備除濕機和空調,如果濕度大於50%時,系統將提示自動除濕。中藥配方顆粒具有體積小、保存攜帶方便的特點,壹般縣級中醫院可以用零庫存管理模式管理。
4 結論
中藥配方顆粒是中藥飲片的壹種有益補充,是中藥走向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壹種有益嘗試[3]。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全成分?配方顆粒具有以下優點:全成分轉移、全過程質量控制、專業熬藥、標準化生產、精確調劑、服藥簡單、攜帶方便,但是在價格方面還是比普通中藥飲片要高出大約30%~50%。中藥配方顆粒在臨床應用中同樣可遵循辨證施治、隨癥加減的原則,既保證傳統中藥的特點,又提高了質量保證,且臨床應用更加方便[4]。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能夠接受中藥配方顆粒的治療,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醫改政策為中醫藥發展的傾斜,這項新的技術壹定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