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定元青花釉裏紅分析元青花釉裏紅特征
元代釉裏紅瓷器的胎釉特征與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壹致,但器形較少。由於釉下紅彩燒成的難度大,圖案常有散暈現象,因此釉裏紅器物的紋飾比較簡單。 胎骨壹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龍紋白胎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見明顯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層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屬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質感。元末見卵白釉淺紅油狀青白釉,不見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穩、淺紅、紅和深紅的夾雜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暈散。大多見於銅紅料邊緣。因燒制溫度過高,大多有燒飛狀況。 元代釉裏紅的裝飾工藝遠遠落後於同期青花。早期的釉裏紅采用塗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劃紋飾後再在紋飾外填紅,形成紅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劃的紋飾上填紅,形成白地紅花。至於線描紋飾的釉裏紅,是後期作品,時間大約在元末。這些線描紋飾的釉裏紅,技法也很單壹,基本上是勾勒加簡單點染的方法。 隨著元青花熱的持久不衰,元釉裏紅更成為熱中之熱,仿品大量出現。據報刊上有些藏品介紹文章看,大多不可靠。這些仿品嚴格來講無論哪壹方面都和真品有別,但其中幾個地方可特別註意。胎骨過於細膩;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為做出窯紅的情況;釉層青灰、粗糙、骯臟或幹枯,沒有透亮滋潤感,釉裏紅呈色暗紅或鐵紅,過於均勻,不見灰黑或苔綠,也無燒飛情況;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劑,發色與釉裏紅不同;紋飾有些采用明清瓷畫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畫法。而目前為止可以不再定為元代釉裏紅的,並不見同類大型青花瓷的畫法;有的題“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屬臆造。 元代釉裏紅特征性強,如能多看博物館藏品或可靠的圖錄,尚易於識別。希望可以幫助到妳。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