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贊美竹子的文章

贊美竹子的文章

給個網址:/%B7%C5%CB%C9%D0%C4%C7%E9aa88_/blog/item/a17f51e73746842eb838204f.html

竹 子 精 神

張興旺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梅花不知傾註了多少情。南宋詩人陸遊的“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於奉獻的美德而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贊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壹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誌、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了,壹場春雨過後,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雲天,所謂“清明壹尺,谷雨壹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裏。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壹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 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千花百草雕零盡,留向紛紛雪裏看。”竹, 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誌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 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淩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壹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壹節復壹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竹子心無雜念,甘於孤寂,她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於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壹隊隊,壹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壹品性。“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後,立刺蒼穹。”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壹生是奉獻的壹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壹說,道出了竹鄉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紮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汙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竈底燃燒,發揮光和熱。有幅對聯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竈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鬥筲。”竹與人類結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壹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壹首無字的詩,竹是壹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壹頁。

竹影

豐子愷

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妳壹筆,我壹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妳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呢?

吃過晚飯後,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裏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壹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壹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的院子裏去乘涼。

天空好像壹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壹會兒,看見那光壹跳壹跳地沈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壹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裏強起來。回頭壹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門口壹個黑影出現,好像壹只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妳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壹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註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壹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贊美了壹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麽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壹個問題給妳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麽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壹縷壹縷的細煙,好像漫畫裏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裏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裏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壹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註意力卻轉向了別處,他從身邊摸出壹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壹看,真像壹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 “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裏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壹枝來!”不久他拿了壹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壹面談著:“這壹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裏的橫幅呢!”“這壹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這是《芥子園畫譜》裏的!”“這是吳昌碩的!”忽然壹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壹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背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臟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弟弟連忙揀木炭給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才放心,我們也更加高興,壹邊描,壹邊拿許多話問爸爸:

“管夫人是誰?”“她是壹位善於畫竹的女畫家。她的丈夫名叫趙子昂,是壹位善於畫馬的男畫家。他們是元朝人,是中國很有名的兩大夫妻畫家。”

“馬的確難畫,竹有什麽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嗎?”“容易固然容易;但是這麽‘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畫竹不是照真竹壹樣描,須經過選擇和布置。畫家選擇竹的最好看的姿態,巧妙地布置在紙上,然後成為竹的名畫。這選擇和布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容易。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粗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壹專門部分。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竹為什麽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中國畫不註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壹樣。凡畫壹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壹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原來墨是很好的壹種顏料,它是紅黃藍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畫中看似只有壹色,其實包羅三原色,即包羅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故墨畫在中國畫中是很高貴的壹種畫法。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倘然用了綠顏料,就因為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所以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反之,卻喜歡用與綠相反的紅色來畫竹。這叫做‘朱竹’,是用筆蘸了朱砂來撇的。妳想,世界上哪有紅色的竹?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壹種美的姿勢,壹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爸爸說到這裏,丟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我們對中國畫應該都取這樣的看法。”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夜漸深了,華明就告辭。“明天白天來看這地上描著的影子,壹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們的‘墨竹’,大家明天會!”他說著就出去了。我們送他出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現著壹種美的姿態,壹種活的神氣。

吃過晚飯後,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裏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壹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壹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的院子裏去乘涼。

天空好像壹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壹會兒,看見那光壹跳壹跳地沈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壹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裏強起來。回頭壹看,原來月亮己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門口壹個黑影出現,好像壹只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妳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壹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著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 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註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壹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贊美了壹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麽?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壹個問題給妳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麽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壹縷壹縷的細煙,好像漫畫裏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裏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裏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壹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註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因從身邊摸出壹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壹看,真像壹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耍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裏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壹枝來!"不久他拿了壹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

盯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壹面談著:"這壹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裏的橫幅呢!""這壹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這是《芥子園畫譜》裏的!"這是吳昌碩的!"忽然壹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壹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背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他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臟了我家的水門

青春玉竹園

江南水鄉滋潤了婷婷的玉竹,造就了壹個人心中遙遠而美麗的夢。可親可敬的修篁翠竹點綴了江南多情的水鄉,向喜歡清靜之人呈現上了點點的詩韻,淺淺悠揚的風聲。散步於香風陣陣的玉竹園,滿心收獲到的是悠悠的清醒和悅耳動聽的鳥鳴。玉竹園中含情楚楚的青色瑞竹悄悄的議論著夏天特別的美麗,精致小巧玉色淺淺的竹葉兒在清風中輕輕地搖曳,如水的晨風緩緩的吹來,問候妳平靜的心靈,梳理順喜歡賞竹的妳飄然綿長的思緒。竹林中歡快的小草為妳唱響壹首竹林幻想曲,將無比幸福快樂的祝願悄然的傳送給寂寞的妳。

雨不經意中點點滴滴地下起來了,晶瑩水潤的雨珠兒串起來瀟瀟地淋濕了每壹棵玉竹,玉竹歡喜地感受夏雨的清涼,悄悄欣喜之中脈脈地感謝天公的眷顧,冷雨暢快地洗濯著玉色天然的修長翠竹,酣暢淋漓地將無盡的憂傷洗滌的幹幹凈凈。雨爽快的下著,偶爾可以聽到竹葉快樂的歌唱,沙拉拉沙拉拉地美妙和弦帶給竹園中的妳許久許久的沈醉。

雨落竹園洗芳心,玉竹可愛敬聖人。瀟瀟夏雨常含情,竹之品質喜清風。竹園裏上演的故事還在繼續,幾度紅塵中相思的旅人將行裝帶好,還要堅強地去追尋理想的夢。

散步於青春玉竹園,心情似乎也變得格外的悠閑寧靜,熊貓為什麽總喜歡偏愛竹子也許真的是因為竹子確實非常的樸素而清麗,無論什麽時候壹定要記得來竹園看看,細數玉竹園美麗的竹景,將記憶中的青春玉竹園珍藏在心中!

說 竹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潔,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若說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遠;那麽,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壹身。

雪壓冬雲之際,竹挺拔如常。凍土之下,新筍已待破土而出,只說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筍破新泥更可謂賞心悅目。

壹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紅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十裏竹勃勃生機,壹片青翠無限風光。

逢夏,老竹新篁,綠蔭可人,舒枝密葉,清風翠微;日光月影,浮動其間;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盡,而竹青碧依然。搖風弄雨,鏗然有聲。無論低矮數寸,高直數丈,或零落數枝,或赫然臣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再淡雅的花,終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的素潔,也還有壹分嬌媚。

再靈性的樹,也還是樹。不然,漢字“樸”何以用“木”表意?並非貶低。草自有草的優勢。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無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實在是造物主的壹件絕活兒。可如天然去雕飾的素妝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須眉男子枝橫雲夢,葉拍蒼天。

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難怪高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同樣也吟出了“寧可無食肉,不可居無竹”的另壹番向往。中國畫中的寫意墨竹,相傳便是這位大學士大文豪首創。

沒有什麽比寫意墨竹更能體現竹的情韻了。在這裏,竹已擯棄了壹切外在的形式和顏色,唯留人間風骨。

將墨竹畫絕的“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幹脆以竹為友:

茅屋壹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壹盞雨前茶,壹方端硯石,壹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僮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蔭中,清光映於畫上,絕可憐愛。

話雖這麽說,這位想為百姓作點好事的士大夫,並不真想隱逸山林。他還有壹番大的抱負:

畫根竹枝插過石,

石比竹枝高壹尺。

雖然壹尺讓他高,

來年看我掀天力。

這便可知鄭板橋的墨竹,何以幅幅為精品,枝枝見精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豈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濡染?

竹,確實和我們民族有著不解的因緣。

竹簡、毛筆,成就了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的功果。

而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須臾離開過竹?

竹簫、竹笛,是竹之靈性的吟唱。

竹筏、竹簾、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卑微的用途中,有著壹種質樸無華的奉獻。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乃竹。東方的竹。

竹的精神 ·佚名·

如果有人問我:“妳最喜歡什麽?”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最喜愛竹。” 我從小就對竹懷有壹種特殊的感情,完全可以說是壹種偏愛,壹種超乎尋常的愛。 青青翠竹,亭亭玉立,它有著修長的身軀,好似苗條的妙齡少女;又有著挺 拔的姿態,好似威武的堅強戰士。

竹的最大特點是“腹中空空”。把竹子縱向剖開,裏面只有橫隔的竹節,其 他壹無所有。我國有壹個成語叫“虛懷若谷”,虛,就是謙虛;懷,是指胸懷; 谷即為山谷。整個成語連起來解釋就是謙虛的胸懷像山谷壹樣。而竹的“腹中空 空”正好形象地表明了它謙虛之至。腹中無物就必須從外界不斷地汲取營養,不 斷地充實自己,永不滿足。

謙虛,這就是竹最顯著的精神!

竹不僅如此,它每成長壹步,都留下印記。在生命的旅程中,壹步壹個腳印 地前進。困難不能使它害怕;挫折不能使它畏縮,竹節足以作證,它將竹的前進 過程作了生動詳細的記載,這難道不能給人壹些啟發嗎?我們在實際生活和學習 中,做壹件事情,學壹樣本領,均應循序漸進。壹步壹步、腳踏實地前進,切不 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這與我國春秋時 期的那個“揠苗助長”的宋國人有何本質區別呢?莊稼本來應該按自然規律慢慢 地長,人把它拔高後,表面看苗頓時長高不少,但結果是必死無疑。我們幹事不 也應該吸取“揠苗助長”的教訓,壹步壹個腳印地去幹嗎?

竹不開花。它沒有牡丹的高貴,也沒有君子蘭的艷麗;它沒有月季的引蝶濃 香,也沒有茉莉的誘人清香。竹樸素,不炫耀,不賣弄,因而不為人們所註意, 在姹紫嫣紅的春天,則更引不起人們的青睞。但它獨特的美,卻吸引了許多文人 墨客,成為他們的愛物。著名“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不僅擅長畫竹,在生活 中還以竹自喻,他曾在《竹》壹詩中寫道:“壹節復壹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 開花,免撩蜂與蝶。”在這首詩中,鄭板橋巧妙地抓住竹不開花這壹特點,表白 自己寧願保持本色,也不願鉆營取寵的態度,這也是竹的品質的寫照。

在春天,竹不引人註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松、梅與之作伴,故人 們把松、竹、梅親切地稱作“歲寒三友”。竹能夠抗嚴寒、鬥傲雪,它的生命力 強。壹首題為《題畫竹》的詩中寫道:“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 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風池。”生動地寫出了竹的旺盛的生命力。

竹紮根深。鄭板橋在《竹石》壹詩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 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因此幹 事壹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發揚竹的堅勁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竹 韻 ·老弦·

很喜歡竹子,特別喜歡雨後翠竹的神韻。那是壹種嬌翠欲滴、引人遐思的韻味。

壹場瀝瀝淅淅的春雨,將山鄉厚重的郁悶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潤的翠竹張開懷抱,盡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溫柔沐浴。雨點兒很細很小很輕,飄散在空中,看不見單個的雨點,眼前只有壹片淡淡的雨霧,人走在雨中,感覺不出雨的力度,但頭發上、衣服上卻早已是濕漉漉的,浸透了雨水。竹林子已經是好些天沒有雨水的滋潤了,這時節正是久旱逢甘露,竹枝竹葉都張開了嘴,飽飲著甘甜如飴的春雨。在蒙蒙春雨中,翠竹洗盡了蒙在身上的塵埃,飽嘗了雨露,剛才的疲倦壹掃而光,渙發出勃勃生機,呈現出萬千嬌態。

雨霧在翠綠的竹葉上聚凝成珠,清亮晶瑩,如翠如玉,積得重了,緩緩地向下滑落,懸在葉尖,光亮如電。微風輕吹,水珠兒輕輕晃動,倏地向下墜去,在翠綠的竹林子裏劃出了壹小道亮麗的細線,直沒入土。這水珠剛墜落,葉子上又聚起了新的水珠兒,給本就清翠的竹葉抹上了壹道更加清新的亮色。在這清亮水珠的映襯下,竹葉如仙子出浴,嬌潤圓柔,令人心生愛憐。又如貴妃醉酒,嬌態畢現,惹人無限遐思。這時節,在細雨中步入竹林,輕撫竹枝,將那壹棵棵水珠接入手中,映著翠綠的竹影,捧著的,就是如幻如夢的翠玉了。

雨中翠竹惹人憐愛,雨後的翠竹更是儀態萬千了。春雨過後,漫山遍野透著清新誘人的泥土氣息,竹林子裏更是散發出壹股淡淡的幽香,如絲如線,沁人心脾。這時候的竹葉上大都聚積著壹顆晶瑩剔透的水珠,竹葉表面還被雨水浸潤著,發出亮綠的光。竹枝兒斜斜地伸展著,托起由綠葉聚成的、可遮天蔽日的華蓋。壹些聚在竹枝上部的水珠就因了重心的作用,慢慢從上往下滑落,遇上了枝節兒,就阻住了,形成壹顆亮白的水珠,垂掛在那裏。每根竹枝上總有三五個枝節兒,每顆竹枝上就懸了數個亮晶晶的水珠。於是,整個竹林子裏就如懸掛了許許多多晶亮晶亮的明珠壹般,在雨後翠綠的海洋中映射出亮白的光芒。這時候太陽出來了,陽光從交相疊蓋的竹枝竹葉縫隙裏透射下來,形成斑斑駁駁的光網,有的光線碰上了懸在竹枝上的水珠,就折出五彩的光柵,直射入地,在竹枝與土壤間形成壹條條絢麗奪目的七色彩線,給原本單調的翠綠色竹林增添了無窮魅力。春風徐徐漫過,竹梢輕輕晃動,竹枝上的水珠兒也就輕輕擺動了起來,那壹條條七彩的光柵也就在竹林裏形成了壹道跳躍的風景。

正是春種時節,布谷鳥在樹林子裏發出了催種的鳴叫,在布谷鳥的叫聲與春風的輕拂裏, 竹梢兒輕曳,在這雨後的山鄉顯露出萬千嬌媚,甜了大地,醉了天空,溫柔了神秘空朦的大山。在這萬物競妍的時節裏,雨後翠竹的風姿就更加綽約更加嬌嫵了。

竹 ·朱聞麟

環繞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壹樣只留在記憶之中了,連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鄉小村妝成綠的世界,裊裊婷婷的竹子齊齊伸向天際,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夢想,似剪的竹葉把春夏秋冬壹壹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憶。多情的暖風,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無比的清純,溶入深深的記憶,時時回味。

竹影搖曳的日子已成過去,只有那編有美麗圖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裏伴著怕熱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個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長年的日曬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綠色,變成了泛黃的回憶。

也沒見竹子的開花,但它卻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許是現在的孩子已經不需要這樣的竹林了,他們更多地擁有了昂貴的玩具。已都是獨生子女了,父母們也不放心讓他們進入竹林,因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危險,在幽深的竹林裏我也曾經遭遇過蛇。

竹子的清高或許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壹日,小村的邊上建起了壹座小化工廠,從此竹子就走向了滅絕。沒有竹的日子,人們壹樣快樂,那是經濟騰飛的結果。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卻占據了很大的壹塊,在竹林中,有著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有過我的歡笑、我的快樂。

鮮嫩的竹筍是我最喜歡的食物,筍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樣的異常清香。日暮西斜時,成群的鳥雀是我追擊的目標,雖說手中有的只是壹把由幾根橡皮筋制成的彈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擊中鳥雀,但興奮的心情卻是無法形容的。爬竹子、蕩秋千、掏鳥窩……竹的清雅高潔,因此與文人墨客產生了不解之緣,以至於到了"不可居無竹"的地步。在院子裏種上壹叢竹子,它在帶給妳綠色的同時,也給生活增添了壹份雅致,於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冉冉偏疑粉,蕭蕭漸引風。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唯有團團節,堅貞大小同。"、"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影鏤碎金初透月,聲敲寒玉乍搖風。無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自是子猷偏愛汝,虛心高節雪霜中。"的感慨,元稹與劉兼把新竹的靜幽和堅貞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在腦海中浮現出壹幅隱在山間的的小舍,那幾叢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裝飾,隱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間品茗賞竹,這大概就是我們從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文人愛竹,不單是愛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潔,它那剛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風霜嚴寒,正是文人學者畢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壹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給予竹的剛正之譽;"淩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竹的堅強;"壹節復壹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是竹的清高;"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侵見前峰。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陰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譽,人們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歡竹了。

竹的偉大還在於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籃能盛放物品;堅實的竹凳、竹椅能讓人坐著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釣桿雖不是金貴之物,但卻是實用的。小時就是用它壹次次為餐桌上增添了新鮮的魚湯,在那生活並不富裕的年代,這樣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竹還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秀長的竹節制成壹支支竹笛、簫等樂器,隨即,天空中就會響起壹曲曲動人的思鄉曲,竹把我們的情感融化在這壹個個優美的音符之中。"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這是蘇軾對竹的壹往情深;"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先娟娟秀,風吹片片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是杜甫筆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壇先聖們的贊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然而就竹的秉性,它容不得半點的烏煙瘴氣,壹旦身陷其間,寧願以死亡來面對,於是,家鄉的竹林因此變成了壹片荒土。

雖已無童年時的竹林,但心中的竹林依舊,帶著壹絲惆悵,找出橫臥於抽屜中的竹笛,那悠悠的思鄉曲又壹次回蕩在耳畔。青翠的竹子,我心中永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