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觀點是什麽

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觀點是什麽

中體西用,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語。19世紀60年代以後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它是封建主義文化和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結合的產物,對近代中國的政治思想產生過較大影響。

“中學”指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西學”指近代傳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商務、教育、外貿、萬國公法等社會科學。“體”,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體的措施。

中體西用,是主張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基礎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鐵路、開礦山、架電線等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體辦法來挽救統治危機。

1861年(鹹豐十壹年),晚清思想家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最早揭示了這種思想。以後,談洋務者以各種方式表達過。

1895年(光緒二十壹年)4月,南溪贅叟在《萬國公報》上發表《救時策》壹文,首次明確表述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次年,禮部尚書孫家鼐《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折》中再次提出,“自應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898年5月,出版了張之洞《勸學篇》,對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

洋務運動時期,封建傳統教育仍然處在中國教育的主體地位。洋務派提出的“中體西用”,在不危及“中體”的前提下側重強調采納西學,這既是洋務派的文化教育觀,也是洋務派應對守舊派的策略。中體西用思想早期對於沖破封建頑固派的阻撓,引進西方自然科學,促進中國工業、軍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產生發揮過積極作用。後期成為清統治者對抗資產階級維新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