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刻不容緩,財商素養教育?
其他人是誰? 也許是債權人,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 《窮爸爸富爸爸》
圖為來自互聯網
2000年,《窮爸爸富爸爸》被引進中國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也被認為是財商的啟蒙書籍,但現在18年過去了,中國的財商教育似乎還處於成長乏力、吸引力有限的階段。
正如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方紅星所言,國內的財商教育“壹片空白”。
財商教育為什麽是“空白”? 2017年公布的《中國家庭財商培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父母和家庭普遍對財商缺乏了解和重視,年輕父母相對重視財商教育。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家庭財商教育起步較晚。
即使在大眾關註財富話題的今天,對孩子的財商教育仍然不夠。
另壹方面,從素質教育布局來看,財商教育布局稍慢,不熱鬧。
2015年相關部門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要建立金融知識教育發展長效機制,推動部分中小學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金融基礎知識相關公***課。
但是三年過去了,效果並不樂觀,中國的財商教育雖然進入了課堂,但缺乏實用性。
在壹些發達國家,財商教育不僅是家庭的***識,對政府機關也是極其重要的責任。
美國於1998年首次公布財經素養教育標準,倡導並支持“為美國儲蓄”計劃。 英國政府於2011年出臺了壹系列教育改革計劃,將儲蓄和理財作為英國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法國從孩子3歲左右開始為孩子計劃家庭理財課程。
另壹方面,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導致財商教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壹。
“父母只是教孩子如何賺錢,而沒有教孩子如何認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柳光強認為大多數父母會把自己的財富觀念傳授給孩子。 比如“君子愛財,取其道”,花錢“精打細算”等等,教孩子如何理財的父母寥寥無幾。
主編在隨機采訪幾位80後父母時表示,其實財商教育的概念還很模糊,對於教孩子如何理財也僅限於“節制”的概念。
由此可見,我國財商教育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在國家政策支持方面還是家長的財商意識方面都需要積極的宣傳,只有讓他們了解其重要性,財商教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意識到財商和智商情商同等重要。
圖為來自互聯網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6歲賣壹片口香糖,10歲賣爆米花,11歲買個股等,專心學習投資,實踐投資。 他善於總結投資失敗的原因,避免損失的風險。
三十五歲的時候,他已經成了百萬富翁。
這種財商的頭腦不是天生的,而是和他從小的環境有關。 美國家庭非常重視財商教育,他們從孩子三歲開始就培養財商意識,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要求。 因此,“股神”的神話很難復制。 如果巴菲特出生在中國,故事的發展可能就不會這麽“傳奇”。
3歲:要學會識別硬幣4歲:學用硬幣買簡單的商品5歲)管理少量零花錢,知道錢是勞動所得的報酬6歲)識別大面額紙幣,知道簡單的零錢兌換; 7歲)閱讀價簽,確認有無購買能力,保證回收金額正確8歲:知道估算購買商品的總成本;知道為了滿足近壹個月的需求而節約,知道在銀行開戶存錢; 9歲:知道制定簡單的每周支出計劃,知道買東西的時候東西比三家多; 10歲:知道每周存小額錢按需購買大件商品,能看商業廣告; 11歲:懂得進行長期銀行儲蓄,包括儲蓄、利率,學會計息,懂得復利原理; 12歲)懂得明智投資的價值,懂得正確使用壹般銀行業務術語,懂得來錢不值得珍惜; 13歲-15歲:可以嘗試安全的投資工具和服務,了解預算、儲蓄和初步投資方式16歲-17歲:學習宏觀經濟基礎知識,關註全球市場信息,學習理解簡單金融工具之間的相互關系。
根據這個計劃表,美國家庭的父母從小就重視喚醒孩子的財商潛力,而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財商教育還停留在理論知識水平上,壹些父母不知道為什麽要培養財商教育,什麽是財商教育。
有教育專家表示,總體來看,國內財商培訓是壹個近乎空白的市場,碎片化不成體系,成為這片藍海和教育行業又壹細分領域的金礦。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