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大瓷碗是誰用過的?
1981年小學語文第五冊第9課《壹個粗瓷大碗》
粗瓷大碗,是趙壹曼烈士用過的。現陳列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裏,為國家壹級文物。
有壹回,壹場激烈的戰鬥剛剛結束,小通訊員給趙壹曼送來壹個鼓鼓的掛包。打開壹看,是個粗瓷大碗。趙壹曼吃飯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給壹個新戰士了。通訊員壹直想給她另找壹個碗,好容易在這次戰鬥中找到了,就連忙給她送來。
開飯了。通訊員用這個大碗,給趙壹曼盛了壹碗高粱米飯。趙壹曼端著這碗高粱米飯,望著面前的小通訊員,怎麽忍心責備他呢?趙壹曼趁人不防的時候,快步走進炊事棚,把飯倒在鍋裏,又從另壹口鍋裏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二天開飯的時候,趙壹曼又沒有碗了。小通訊員急得直叫:“我說政委同誌啊,給妳壹百個碗也架不住這麽丟呀!”趙壹曼笑著說:“是啊,什麽時候才能不丟碗呢?”據後來“偵察”,這個粗瓷大碗已經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擴展資料:
聶榮臻評價趙壹曼:“趙壹曼同誌早在二十年代就參加了我黨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幹革命鬥爭,並為民族解放獻出最寶貴的生命!表現了中華女兒的英雄氣慨和***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她的偉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輝業績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堅毅不拔開拓前進,為全人類的解放奮鬥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趙壹曼烈士永垂不朽!”
董必武為趙壹曼賦詩:“革命潮聲雜鼓鼙,宜賓兒女動深閨。焉能照舊營生活?奮起從軍弁易笄。北伐旗開勝未終,叛徒決策反工農。招來日寇山東阻,民族危機迫再逢。 北去南來黨命禦,不因負病卸仔肩。工農解放須參與,抗日矛頭應在先。抗倭未勝竟成俘,不屈嚴刑罵寇仇。自是中華好兒女,珠河血跡史千秋。”
陳毅評價趙壹曼道:“生為人民幹部,死為革命英雄。臨敵大節不辱,永記人民心中。”
趙壹曼被哈爾濱人民尊稱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則稱其為“萬民永憶女先鋒。”
百度百科-趙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