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楊絳生平簡介

楊絳生平簡介

楊絳楊絳簡介,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楊絳簡介,生於7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丈夫錢鐘書是著名文學研究家和作家。

楊絳是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並認識錢鐘書,二人結成夫婦。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鐘書壹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壹女錢媛(1937-1997)。

1938年,楊絳隨錢鐘書帶著壹歲的女兒回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了西班牙語,並最終在文革中將書稿保護下來。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迄今已累計發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行量最多的譯本。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 *** 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後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壹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壹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後因為錢鐘書先生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後,她更是隱入深居。壹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寫出了她目前最為出名的壹部著作《我們仨》。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鐘書和錢媛生前最後壹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遊學歐洲,以及建國後的種種往事。

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高)中教材。沈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幹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主要著作譯作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記錢鐘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鬼》、《事業》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壹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

語言特點

楊絳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睹的。其沈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幹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把詞序變換壹下,不符合常規,反倒更顯別致耐讀。如《丙午丁未年紀事》中有壹句話:“登臺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許會說“登臺就得戴高帽子”,因這分明是被迫。但楊絳這句話說得有點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壓歲錢”之類。這與當時的環境完全不合拍,只好當成壹句反話來讀:不僅表現出作者身處其境的哭笑不得的無奈心情,也隱含了她對待那時環境的解構態度。平平八個字,平靜中有 *** ,調侃中有悲哀,很有韻味。有時明凈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沈靜詼諧中有沈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