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敦煌防護林被毀,妳知道千年敦煌對中國意味著什麽嗎?
敦煌之於中國,是壹個明珠般的存在,雖然如今的行政區劃上,它只是個由酒泉代管的縣級市,但是,做為絲綢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節點,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至今令人心馳神往,莫高窟更是名列世界文化遺產。敦煌不僅象征著曾經的文明與繁榮,更積澱著千年的底蘊與歷史,是中華文明最濃墨重彩的篇章。
敦煌的重要地位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在這裏交匯,坐擁玉門關和陽關?絲綢之路西行的重要門戶,因此,它的地位舉足輕重,有?華戎所交,壹都會也?的美譽。正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裏成為漢文化、藏文文化、西域文明以及伊斯蘭文明的相互融匯地,在歷史的變遷中,始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留下了五涼文化、西夏文化、天馬文化等的輝煌,更創造了以涼州詞為代表的邊塞文化。
古人詩詞中的敦煌
今人知道敦煌,大多是從古人的詩詞中啟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君恩難至的敦煌;?醉臥商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是金戈鐵馬的敦煌;?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天涯苦旅的敦煌。而?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是敦煌的繁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則是敦煌的壯美。壹代又壹代人在這裏繁衍生息,也把堅韌、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壹代代地往下傳遞。
敦煌的沒落
敦煌曾經是輝煌的:漢武帝征服匈奴,在河西失職了酒泉郡和武威郡,公元前111年改為敦煌郡、張掖郡;東晉十六國時,這裏建立起了西涼政權,足見這壹地區的經濟實力;唐朝安史之亂以前,這裏盡享東西交流的便利,安史之亂後,通過與回鶻和於闐的聯姻,也維持了壹方安定,直至被西夏占領。
宋朝開始加強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到元朝,陸上貿易通道的衰敗已經難以避免,到了明朝,嘉峪關成為西部的重要邊關,敦煌失去了曾有的價值,逐漸沒落,清朝的閉關鎖國。使敦煌愈加沈寂了。
防護林被毀,人民日報嚴批
這些年來,因為文化、旅遊業等的變革與創新,敦煌正在煥發新的生機,卻在最近爆出壹樁令人震驚的消息:敦煌陽關林場遭遇?剃頭式?砍伐,2萬畝左右、約400多萬棵樹木幾乎全部被砍伐!在林場工作了20多年的老職工稱,其中老死、病死的樹木只占極少部分。這道綠色屏障是移走了300多個沙丘,靠著幾代人壹擔擔挑土、壹瓢瓢澆水才建成的,毀於壹旦,令人痛心。人民日報報道中說甘肅已成立調查組,如有違規違法行為,將嚴查嚴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