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08年奧運中哪些體育項目是起源於中國的

08年奧運中哪些體育項目是起源於中國的

壹. 武術

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鬥為主要運動形式,註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武術起源於我們的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情況下,人類主要以狩獵等原始的生產活動為主,並從中學會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頭等器具擊打野獸的方法。這些方法多是基於本能的、自發的、隨意的身體動作,人們還不能有意識地把搏殺技能作為壹種專門練習,但這些擊打技能卻是武術的源頭之壹。

人類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打制石器等生產工具有了較大發展;進入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較廣泛地運用弓箭來狩獵了。由於生產、狩獵工具的不斷創新,人們在劈、砍、擊、刺等技術上初步積累了經驗。這是,以創造鋒利工具的能動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動性、運用格鬥技術的自覺性為標誌,武術進入了萌芽狀態。但其技能在本質上還屬於生產活動範疇。

到了氏族公社時期,部落戰爭促進了格鬥技能的形成和發展,人們把在戰爭中比較成功的搏擊方法加以總結,反復模仿、習練,並傳授給下壹代。這些技術方法開始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正是人與人的搏殺格鬥才使得大量磨制鋒利的生產工具逐漸演變為互相殘殺的武器,使用兵器的技藝及戰爭所需的格鬥技能也逐步從生產技術中分離出來,逐漸發展成為內外兼修的武術形式。

二.足球

我國古代的蹴鞠是現代足球的鼻祖。“鞠”是壹種皮球。“蹴鞠”為用足去踢球,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壹種遊戲。據《說苑》記載,相傳為黃帝發明,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鞠”在戰國時代已開始流行。其時的鞠“以皮為之,中實以毛”。唐代用動物的膀胱為球膽,內中充氣,增加了球的彈性,可拳打腳踢。

大約在漢代有了蹴鞠的專著《蹴鞠經》。唐宋時出現蹴鞠的專門組織球會“圓社”。杜甫“十年蹴鞠將雛運,萬裏秋千習俗同”的詩句說明在唐朝時,清明蹴鞠已十分興盛。

唐人仲無顏在《氣球賦》中描寫了時人足球賽的情景“寒食景妍,交爭競逐,弛突喧鬧,或略地以丸走,乍陵空似月圓”。當時的球賽有兩人對踢的“白打”,即以踢的花樣和次數多少決定勝負;亦有三人踢的“官場”。到了宋代,開始使用球門,同時有了評判勝負的裁判員,此為現代足球的前身。

蹴鞠不僅在民間十分流行,在宮內亦然。韋莊在《長安清明》中說:“內宮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王建在《宮詞》中亦說:“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

據說唐僖宗非常喜歡踢球,他曾對俳優石野豬誇口說:“騰若步打進士,當得狀元”。宋徽宗也非常喜歡蹴鞠,高俅之所以深得徽宗寵信,並被封為太慰,就是因為他“踢得好腳氣球”。

三.投擲

我國使用石球的歷史很悠久。據考古學家考證,在距今約70萬年的陜西藍田公王嶺,和距今50萬年前後的陳家窩壹帶的地層和地面上均有少數極為粗糙的石球出土。到舊石器時代中期,石球的制作技術提高,數量大大地增加了。山西襄汾丁村遺址發現有石球百余枚,距今約10萬年左右。山西陽高許家窯遺址,年代與丁村相近,出土的石球數以千計。大號石球重1500~2000克,中號石球重500~1500克,小號石球重90~500克。

石球是我國舊石器文化中第壹次發現的狩獵工具,是當時最有力的投擲武器。在遺址中與石球壹起發現的動物化石很可觀,以野馬、披毛犀和羚羊的化石數量最多。先後發現的野馬化石就有300多具,這些成群的野馬可能是許家窯人用石球獵取的。

舊石器時代初、中期,石球出土點主要集中在陜西、山西、河南等地,到舊石器晚期,在遼寧、內蒙古、甘肅等地也相繼找到了它的蹤跡。

新石器時期,這種石球在大江南北的很多遺址中都有發現,而且制作更加精致。這反映了中國史前人類對石球的運用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分布地區廣。投擲石塊,本是自遠古起人類狩獵時常用的手段。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便被兵家所取,成為壹種力量性練習。在《冊府元龜》的《勇敵篇》記載著:“高固,齊大夫也。魯成公二年,齊師會晉師,及齊侯戰於安革。高固入晉師,桀(擔)石以投人。”可見投石是有實戰效力的。 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王翦在與楚國對峙時,為了避開楚軍的銳氣,采取堅壁不出、養精蓄銳的策略,不管楚軍如何叫罵挑戰,壹概不予理會。但是,長時的堅守不戰,也會使自己軍隊的士氣低落,於是在秦軍中開展跳遠和投石的體育娛樂活動。 《漢書·甘延壽傳》:“延壽……投石、拔距,絕於等倫。”《範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延壽有力,能以投之。”這幾則記載,比較詳細地敘述了投石運動的人物、石頭的重量以及投出的距離。甘延壽生於何年已無從考證,他卒於公元前25年,為西漢官吏,字君況,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肅慶陽人。他不但善騎射,而且投擲、跳遠、跳高均十分出色,可謂古代的壹位全能運動員。

四、田徑

田徑是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之壹,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運動項目。田徑與遊泳、射擊被視為奧運金牌三大項目,51枚金牌也是奧運金牌最多的項目,“得田徑者得天下”也由此而來。田徑賽,顧名思義是田賽和徑賽的合稱。它們都是根據場地而命名的。最早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標準田徑場,那時的壹些跳躍和投擲項目的比賽,都在壹塊空著的場地上舉行是根據場地而命名的。最早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標準田徑場,那時的壹些跳躍和投擲項目的比賽,都在壹塊空著的場地上舉行,而,而壹些賽跑的項目,都在壹段平坦的道路上舉行,“田”和“徑”的命名就由此而來。

新中國成立後,田徑運動得到迅速普及,技術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幾乎每年都舉行規模較大的全國性的田徑運動會,在群眾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的基礎上,中國田徑技術水平和成績縮短了國際間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運動員鄭鳳榮以1.77米打破了當時1.76米的世界紀錄。60年代中國有10個項目進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全運會上朱健華以2.38米創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紀錄。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績創女子競走世界紀錄,成為中國第壹個在世界比賽中獲得冠軍的田徑運動員。90年代隨著馬家軍的崛起.創造了壹批女子中長跑世界紀錄,王軍霞還贏得了“亞洲神鹿”的稱號,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王麗萍獲得20公裏競走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奪得110米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