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壁的墻的筆順
墻壁的墻的筆順:橫、豎、提、橫、豎、點、撇、橫、豎、橫折、豎、橫折、橫、橫 。
墻(拼音:qiáng)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由“嗇”“爿”構成,意思是築墻把谷物保存起來。“爿”也表音。本義指用土石或木板築成的屏障。
2019年11月20日,“漢語盤點2019”活動啟動,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通過監測語料庫,推薦國際字“火、墻、商”。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五嗇部才良切(qiáng)。
垣蔽也。從嗇爿聲。
,籀文從二禾。 ,籀文亦從二來。說文解字註:
垣蔽也。土部曰:“垣,墻也。”《左傳》曰:“人之有墻,以蔽惡也。故曰垣蔽。”《釋宮》曰:“墻謂之墉。”《釋名》曰:“墻,障也。”
從?。小徐曰:“取愛?自?也。”
爿聲。才良切,十部。按凡爿聲,二徐多肊改為“牀省聲”,此爿聲小徐雲“亦當言牀省”,《韻會》遂改之。
,籀文亦從二來。按《玉篇》雲:“?者,籀文,?者,古文。”與今本異。廣韻:
在良切,平陽從 ‖ 爿聲陽部(qiáng)。
〔爿嗇〕,垣墻。《爾雅》雲:“墻謂之墉。”《說文》曰:“墻,垣蔽也。”在良切。十。
墻,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