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陜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院系設置

陜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院系設置

現有專職教師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講師3人,助教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承擔聲

樂基礎、藝術歌曲、歌劇、合唱指揮等課程的教學與相關領域的研究任務,現有聲樂藝術及中外聲樂

藝術比較研究兩個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 現有專職教師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5人,助教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承擔古箏、二胡、揚琴、笛、蕭、打擊樂、琵琶、笙、古琴等課程的教學與相關領域的研

究任務,現有民族器樂研究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 陜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始建於1987年,其前身是陜西師範大學藝術系,至今已有近25年的辦學歷史,是該校專業門類齊全、硬件設施完善、規模較大的院系之壹。

音樂教育系下設聲樂教研室、鋼琴教研室、學科教學論教研室。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講師10人、研究生導師11人。2007年該校成為國家實施免費師範生制度的6所院校之壹。目前,音樂教育系現有本科生478人、研究生141人。擁有音樂學以及教育碩士、藝術碩士等專業學位點。碩士研究方向包括聲樂、合唱指揮、鋼琴、手風琴、學科教學論等方向。

音樂教育系擁有壹支高水平的、具有雄厚的音樂學科教學和科研實力的教師隊伍,奉行“夯基礎、重功底、磨意誌、強學科”的育人方針,為學術研究和基礎教育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近年來有高水平專著出版,多篇論文在高層次學術期刊發表,承擔並參與教育部及國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先後獲得教育部及陜西省等多項各類學術獎勵。

近幾年來,該系在田大成院長的帶領下,按照國際音樂教育準則進行人才教育改革。2005年音樂學院成立以來,在師範生的培養目標上,逐步傾斜於提高和強化師範生的藝術實踐水平和綜合技能。2006年進行了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和課程設置改革。2007年試點實施教育部《新課程綱要》,2009全面實施。特別是通過“以劇促教”,促進了學生和教師對歌劇藝術的學習,提高了師生綜合表演的能力。2007年12月該校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在西安人民劇院聯袂演出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的偉大音樂巨作《卡門》。此場演出是完整版歌劇《卡門》在西北地區的首次公演。這種由師生排演、面向社會公演的形式,有助於優秀文化和高雅藝術的交流與傳播。加強了該校與東京藝術大學的合作,擴大了學校的國際視野,促進了學校的國際化進程。2009年兩校再次合作在西安公演了威爾第歌劇《阿依達》,獲得空前成功。2010年12月在國家教育部舉辦的“珠江·愷撒堡鋼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學生基本功比賽中,該校榮獲團體三等獎,07級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李琪獲得個人全能壹等獎,鋼琴單項獎及綜合理論單項獎。本次獲得四個獎項其中個人全能壹等獎為此賽事舉辦12年來首次突破,鋼琴單項獎也是填補了12年來從未獲獎的空白。2010年12月,在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歌劇、聲樂展演活動中,該校選送的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第二幕片段榮獲師範院校組銀獎。此次歌劇展演活動是我院“以劇促教”實踐成果的最好體現,大大提升了該校在全國專業藝術院校和師範院校的聲譽和地位。

音樂教育系在近二十五年的發展中,通過老中青教師的***同努力,不斷成長壯大,呈現出壹片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範圍也由原來的西北五省擴大到全國各地,為全國各類高、中等師範學校、中小學、文化事業單位及藝術團體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技能教師、藝術幹部及管理人才,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音樂師資培養的重要基地,音樂教育系也越來越成為吸引廣大青年音樂愛好者的夢想之地。

系主任:王擁軍(兼) 黨支部書記:朱磊

聲樂教研室主任:米卓

專職教師:米卓 張向俠 王擁軍 盧康娥 王雅娟 朱磊 張敏 李紅梅 張伶 任紅星 董密 雷倩

鋼琴教研室主任:湯潔

專職教師:湯潔 楊洪冰 範立芝 張新梅 馬麗 王婷婷 陳華 於亮 付琦琦

學科教學論教研室主任:張向俠(兼)

專職教師:張向俠 趙露 牛珺 陜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表演系成立於2010年的9月,是我院按照學校制定的“辦綜合型、研究型大學”的戰略發展規劃,以國際化、多元化的辦學思路,借鑒國際先進音樂院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加速進行學院的綜合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音樂表演專業創辦於2003年。2005年音樂學院成立以後,逐步充實了音樂表演的師資力量。1995年成立民族樂團;2008年成立交響樂團。特別是通過2007年、2009年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在西安合作公演世界經典歌劇《卡門》、《阿依達》,充分展示了陜師大音樂學院的藝術實踐成果,提升了社會影響和地位。歷經以上7年的準備和積累,成立音樂表演系的條件日趨成熟。2010年以原器樂系為主體,抽調部分鋼琴、聲樂教師進行重組成立音樂表演系。音樂表演系的成立標誌著我院由過去音樂教育為主的辦學模式轉型為多學科、綜合學科模式。這壹基本框架的搭建,為今後音樂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音樂表演系下設聲樂鋼琴教研室、民族器樂教研室、管弦樂教研室三個教研室。分別招收聲樂、鋼琴、民族器樂、管弦樂等專業方向的本科生。音樂表演系的師資雄厚,現有專職教師19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在讀博士壹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和海外留學經驗的教師10名。擁有音樂學碩士點以及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點。分別招收聲樂、鋼琴、民族器樂表演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音樂表演系自成立之日起,調整和充實了部分課程,除狠抓教學練習外,將重心放在了學生的日常學習和演出實踐中。全部表演專業學生均參與到了學校交響樂團,民族樂團以及歌劇的日常排練與重大演出中,成績斐然。交響樂團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合作的 歌劇《卡門》、《阿依達》,兩屆歌劇公演取得了社會上的高度贊揚。民族樂團學生室內樂團取得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比賽專業組銀獎和陜西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比賽專業組第壹名的驕人成績。 音樂文化學系的前身為陜西師範大學藝術系理論教研室,2005年9月成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2010年9月成立音樂文化學系。音樂文化學系下設音樂文化學專業。音樂文化系還承擔音樂學院其他專業的理論教學工作。擁有音樂學、藝術學碩士點。碩士培養方向包括中國音樂文獻、作曲技術理論、民族音樂學等方向。

音樂文化學系現有專職教師10名(博士2人、碩士6人、學士2人),其中教授1人(碩士生導師)、副教授2人(碩士生導師),講師6人。發表多部專業方向性學術成果專著及有壹定影響力的權威核心學術論文數十篇。

音樂文化學專業是陜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陜師大綜合學科優勢而創辦的新興交叉應用學科,於2009年創辦,並招收第壹屆本科生。陜西師範大學的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物理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國際商學院、美術學院等學院的教授、副教授參與音樂文化學專業的主幹課程的教學工作。因此,音樂文化學系的師資總體實力雄厚。

音樂文化學下設《理論課程班》及《應用課程班》。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誌願,從2年級開始,自由選擇。《理論課程班》下設音樂學、作曲、視唱練耳三個課程方向。主要培養專業理論基礎紮實,將來有誌於在中專、大專院校或研究單位,從事音樂學、視唱練耳、作曲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以及音樂創作工作。《應用課程班》主要學習與音樂文化事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課程,如音樂編輯與錄音、音樂事業策劃與管理、音樂文學與批評等相關的課程。培養適用於電視臺、電臺音樂編輯;音樂評論家、雜誌、報社音樂編輯;政府文化機關、企業的工會團委幹部;音樂廳、劇院、群眾藝術館、文化館、音樂事物所的策劃、管理等應用型人才。

系主任:王衛東 黨支部書記:王衛東(兼)

專職教師:王衛東 陳四海 孫航 張娟 宋超 白君漢 井碧媛 王林 康瑛 歐陽文思 音樂學院舞蹈學專業(舞蹈教育方向)於1997年設置,是國家教育部最早批準的普通高校舞蹈學專業的學士學位點之壹,並於2004年開始招收舞蹈教學理論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2011年起增加招收舞蹈學(非師範)專業方向。現有舞蹈教育、舞蹈學(非師範)兩個專業方向。舞蹈系現有專職教師13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人,講師8人,助教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

舞蹈系教師教學知識結構合理,研究方向全面,理論知識精深,實踐成果顯著,開設課程齊全。其中專業課程包括:芭蕾基訓、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舞蹈編導(理論課和實踐課)、舞蹈劇目、現代舞、外國代表性等;理論課程包括:芭蕾教學法、民間舞教學法、古典舞教學法、中國古代舞蹈史、西方舞蹈史、舞蹈概論、藝術概論、舞蹈美學、基本樂理、舞蹈名作欣賞、舞蹈人體解剖學、舞蹈運動生理學等。本學科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立足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之上,力求創新發展,培養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強,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舞蹈教育人才,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教學模式。

舞蹈系教師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積累,目前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5部。完成和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校級科研課題7項、校級精品課程1項。在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教學與學術論文12篇,在重要和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編撰了10門舞蹈專業及理論課程的教學大綱。舞蹈系師生及作品參與了省、市、校多想大型演出活動。其中壹些作品在中央電視臺和省、市臺多次播出。師生在國家及省、市歷次舞蹈大賽中獲獎100多人次,分別獲得金、銀、銅獎,多名教師獲得優秀編導獲和優秀園丁獎等。

院 長:程鵬民 黨支部書記:楊伯榮

專職教師:程鵬民 王 棟 劉 輝 韓曉勇 黃忠源 高 雄 李永明 劉麗蘭 於 彬 鄭 璐 楊昊雲 師 娜 黨允彤 陜西師範大學漢唐樂舞研究中心是該校2006年1月批準建立的壹個以漢唐樂舞以及陜西地方音樂舞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研究機構。

長安是漢唐時期的文化中心,本研究中心以此為立足點,在充分利用陜西豐富的音樂史料資源與地方音樂資源的基礎上,以陜西地方出土音樂文物考古、西安鼓樂、秦箏樂派為研究主題,展開發掘性研究。同時,本中心還充分發揮了高等院校科研、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有利條件,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不斷運用於音樂學院的教學與實踐當中去,從而形成理論研究、音樂舞蹈創作、音樂舞蹈表演實踐三位壹體的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