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孤帆遠影碧空盡全詩

孤帆遠影碧空盡全詩

孤帆遠影碧空盡全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釋: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2、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3、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4、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壹座碧山。

5、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詩意: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頻頻揮手,壹起在那告別了黃鶴樓,他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將去揚州遠遊。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

賞析:

這首送別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壹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壹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裏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壹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壹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壹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裏進行的。李白心裏沒有什麽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壹邊送別,壹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壹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壹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壹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壹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壹片地、壹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遊,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於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壹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壹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壹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註意到壹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壹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註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壹江春水。總之,這壹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壹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春蠶到死絲方盡全詩

春蠶到死絲方盡全詩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釋:

1、東風:春風。

2、殘:雕零。

3、絲方盡:這裏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

4、蠟炬:蠟燭。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稱燭淚。

5、淚:指蠟淚,隱喻相思淚水。

6、鏡:照鏡,用作動詞。

7、但::只。

8、雲鬢:青年女子的頭發,代指青春年華。

9、夜吟:夜晚吟詩

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萊山。此指想念對象的住處。

11、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為情人傳遞消息。

12、殷勤:情誼深厚。

13、看:探望

詩意: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烏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從這裏去沒有多遠,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賞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壹句更是因為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壹曲悲壯的千古絕唱。近日,因教學上的需要,筆者查閱了壹些資料,發現有的賞析文章進而把這句話理解成在寫別後相思。例如,蘇教版新課程實驗教科書《語文》教學參考書上說,頷聯(指這句話)寫別後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這裏的絲和思念的思諧音。另外,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是壹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國際在線),不但強調絲與思的諧音,來說明春蠶到死絲方盡在寫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別後思念),而且,在賞析蠟炬成灰淚始幹時,還借唐朝以前的詩句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思君如夜燭》),來證明蠟燭燃淚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遠上寒山石徑斜全詩

遠上寒山石徑斜全詩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註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遠上:登上遠處的。

3、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4、石徑: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讀xi,為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為在雲霧繚繞的的深處;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雲的地方)

7、車:轎子。

8、坐:因為。

9、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

10、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11、紅於: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意:

壹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壹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壹幅和

諧統壹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壹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壹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深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壹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裏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壹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壹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壹定會有另壹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壹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壹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出來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壹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壹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壹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壹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壹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壹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壹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壹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壹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

青楓江上秋帆遠全詩

青楓江上秋帆遠全詩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作者:高適

原文: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註釋:

1、峽中:此指夔州巫山縣(今屬重慶)。

2、謫(zh)居:貶官的地方。

3、巫峽:地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東。古民謠《巴東三峽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衡陽:地名,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飛之雁,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後多寫信來。

5、青楓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風吹著小舟,送友人遠去。

詩意:

此次離別不知妳們心緒何如,停住馬飲酒詢問被貶的去處。巫峽猿猴悲啼令人傷心流淚,衡陽的歸雁會為我捎來回書。秋日青楓江上孤帆遠遠飄去,白帝城邊黃葉飄零古木稀疏。聖明朝代如今定會多施雨露,暫時分手希望妳們不要躊躇。

賞析:

這是壹首送別詩,同時也是壹首邊塞詩,同時送別兩人,且兩人均為遭貶而遷。

首聯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詩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貶,都有滿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將分別這壹***同點,以深表關切的問句開始,表達了對李、王二少府遭受貶謫的同情,以及對分別的惋惜。嗟是嘆息之聲,置於句首,貶謫分別時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別、謫居四字,又將題中的送和貶點出,輕靈自然,不著痕跡。作者在送別之地停下馬來,與李、王二少府飲酒餞別,意何如、問謫居,反復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顯而易見,壹開篇就以強烈的感情,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無怪乎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說:常侍(即高適)每工於發端。中間兩聯針對李、王二少府的現實處境,從二人不同的貶謫之地分別著筆,進壹步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安慰。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上句寫李少府貶峽中。當時,這裏路途遙遠,四野荒涼,《巴東三峽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詩人設想李少府來到峽中,在這荒遠之地聽到淒厲的猿啼,不禁流下感傷的眼淚。下句寫王少府貶長沙。衡陽在長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傳說北雁南飛至此不過,遇春而回。歸雁傳書是借用蘇武雁足系書故事,但長沙路途遙遠,歸雁也不能傳遞幾封信。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上句想象長沙的自然風光。青楓江指瀏水,在長沙與湘江匯合。這句寫李少府到了長沙,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望著那明凈高遠、略無纖塵的藍天,自然會洗盡煩惱。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節縣)的名勝古跡。白帝城為西漢公孫述所築,在夔州,當三峽之口。這句寫王少府到了峽中,可以去古木參天、枝葉扶疏的白帝城憑吊古跡,以求慰藉。

這四句情景相融,結合得自然巧妙,有壹種蒼涼中飽含親切的情味。所寫之境,從巫峽到衡陽,從青楓浦到白帝城,十分開闊,而分寫二人,更顯出作者的藝術匠心。

作者在兩聯中,壹句寫李、壹句寫王,然後壹句寫王、壹句寫李,錯綜交織,而井然不亂,並且采用了互文這種修辭手法中的對句互見的方法,在壹聯中上句隱含著下句,下句隱含著上句,巫峽壹聯上句寫貶謫荒遠的淒涼,下句說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對李、王分開講的,實際上是對兩人***同而言。同樣,青楓江壹聯上句說流連光景,下句說尋訪古跡,實際也是對二人***同講的。這樣,在精煉的字句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既照顧到了二人不同的地點,又表達了對雙方壹致的情意,詩人巧妙的處理,使寫分送二人的困難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後壹聯: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詩針對李、王二少府遠貶的愁怨和惜別的憂傷,進行了語重心長的勸慰,對前景作了樂觀的展望。聖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詩中的慣用之語,這裏用來和貶謫相連,也還深藏著婉曲的微諷之意。重點是在後壹句暫時分手莫躊躇。全詩在這裏結束,不僅與首聯照應,而且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思。

葉燮在《原詩》中,曾經指責此詩中間兩聯連用四個地名太多。其實,高適此詩情真意摯而又氣勢健拔,雖然連用了四個地名,但對詩意並無影響,反而使意境顯得更為開闊。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全詩對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