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怎樣加強大學生的母語教育
很多學子不是把“再見”念成“沙揚娜拉”,就是把“高興”說成“happy”,即使是說壹句簡單的話語,也總要夾雜那麽幾個外語詞匯,十足壹個不中不外的“奇異句”。問其原因,竟答:“不用那個外語詞匯,我就不知道如何表達了。”
不少學子為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和學位,到最後只得犧牲學習母語的時間,然後發出壹聲嘆息:“沒辦法,學位至上啊!”
偌大的校園裏,不少人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但不要緊,如果妳能吐出壹串流利的英文,其他人壹定會刮目相看……
幾個大學二年級的英語系女生,連壹些簡單的漢字諸如“背簍”、“紅梅”等都不會寫,聽到經典民歌《黃水謠》,還好奇地問:“‘黃水’怎麽寫,是哪個國家的歌曲啊?”
幾位語言學系的老師深深感嘆:“今天的大學生當中,能寫出壹篇沒有任何語病的文章者,可謂‘鳳毛麟角’啊!”
由此可見,不少大學生確實對母語不夠重視,且中文水平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母語教育勢在必行,甚至可以說是刻不容緩了。主要理由有以下三個:
首先,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主要建設者,肩負著重任。母語是根本和基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並熟練運用,那麽即使外語水平再高,也很難充分發揮才幹的,而且難以讓人信服。試想想,如果妳連閱讀壹篇有深度的論文或是研究材料都覺得困難重重,寫壹篇沒有語病的文章都很難確保,那怎樣談得上勝任工作任務,建設祖國?
其次,大學生尤其是師範院校的學生,將來大部分都要走上講臺,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教育新壹代,這絕對離不開紮實的母語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加強母語教育,才能證將來從事教育工作的大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教學工作,確保國家未來的教育質量不下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果教師自身的母語水平不過硬,又怎能教好學生呢?
最後,從愛護、保衛母語的角度來說,也應當加強大學生的母語教育。外語充其量是我們了解世界的壹種工具而已,而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不能舍本取末。身為中國人,若不能很好的用母語進行文化交流,不能體會漢語的魅力,那是多麽悲哀的事!
大學生作為受國家高等教育的群體,是保護漢語不受外來沖擊的主要力量,很應該下點工夫把漢語基礎打穩,為傳播中華民族文化,提高全體公民文化素質的歷史重任盡壹分綿力。
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母語,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大學生母語教育勢在必行,否則可能有壹天,我們會發現學習漢語也許比學習外語還要困難。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學好母語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讓我們都來重視母語的學習,切勿讓漢語在孤獨的境地高唱“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