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他們與世界的距離隔著壹道天梯

他們與世界的距離隔著壹道天梯

妳能想象嗎?

世界上有這麽壹種神奇的交通工具——

天梯。

在幾乎九十度垂直的懸崖上,用藤繩弄了壹條簡陋的梯子。

要上山頂,就要這麽垂直著爬個壹千米左右……

現在,這裏已經建了新的天梯。

但……依然令人驚心膽破。

壹旦踏空,就要跟這個世界說拜拜了。

這麽危險的路,誰會去走?

是的,這是壹群無奈之人不得不走的路——

無窮之路

這裏是中國的壹個村落,叫阿土列爾村。

它還有個更直觀的別名:懸崖村。

位於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最為人熟知的大範圍連片特困地區。

全州五百多萬人口,超過壹半是彜族。

壹個個村寨,分落在重重的高山深谷之中。

特殊的地理環境,讓這裏幾乎與世隔絕。

世外桃源?

嗯,美是美了。但美能當飯吃麽?

近乎封閉的環境,阻隔了人們致富的道路。

說白了,就是貧窮。

貧窮既是表象,更是壹切問題的根源。

當我們拆解出這個表象,就會發現由此帶來的各種弊端。

它就像多米諾骨牌最開始的壹股能量。

但當它倒下,後續所有——

溫飽、教育、就業等壹系列生存問題都將受到極大的考驗。

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可能是愚昧無知,困頓壹生也無法逾越的藩籬。

改變的辦法只有壹個: 脫貧。

或許在很多人的概念裏,這更多只是壹個活在新聞中的字眼。

但在某些人眼中——

它是希望,是養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就像前面提到的懸崖村,就是壹條因偏僻而導致貧困的村落。

我們常說,想致富,先修路。

而整條村子建立在海拔1500多米的懸崖上,山體太斜,半條車路都容不下。

別說修路了,就連村民的日常出行都是大難題。

於是上下山的唯壹辦法——

藤條天梯,就這麽出現了。

妳沒看錯。

靠著山體,在縫隙間憑著壹條幾乎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藤條,加點鋼筋固定,就是村民們出行的唯壹方式。

直到2016年,新的天梯才被建造出來。

雖然每個階梯之間的連接是鏤空的,好歹堅固了些。

確實安全了,可從便利的角度而言,本質依舊沒變。

窮根,仍在山上深種。

造化弄人。

這裏居民的祖先是遊牧民族。

壹百多年前,他們遊牧經過,發現這裏山清水秀,覺得是塊福地,就想著在這裏定居。

結果沒想到,預判失敗。

這塊福地壓根兒“富”不起來。

今年27歲的某色拉博,是懸崖村的村民。

他的家,現在長這樣:

別看又小又破,這已經是改良後的住址了。

擱從前,別說房子,就連基本設施都沒有。

想要電?沒有。

想要水?

那妳得早上5點起床爬去另壹個村莊取水,晚了就沒了。

拉博現在回憶起這種貧瘠的日子,他坦然的語氣裏,也能讀出些許“幸好都過去了”的明媚之感。

肚子餓了就哭了,哭了也沒有其他辦法

開始上學了以後,要走那個懸崖路

那個路真的太難走了

如果妳現在到那裏,妳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壹個母親將壹根簡陋的繩子,綁住年幼的孩子。

她在後面小心地拉著,以防孩子滑倒。

這壹滑,就是萬丈深淵。

這條繩子,也如同壹根無形的枷鎖。

就如貧窮在不斷拉扯著年幼的孩子,將他們拖進泥土裏。

這裏的孩子們,大多都十幾歲才開始念書。

沒有電視、沒有網絡,他們的世界就像被圍墻隔著,對外界壹無所知。

有壹個鏡頭特別很強烈地展示了這種落差:

大山阻隔了年輕人的前路,未來的路可以怎麽走?

根本沒有人有答案。

但可以預料的是。

這群孩子,終會成為他們父母的復制品。

無始無終地循環著愚昧的結局。

更重要的是,貧窮也束縛了人們的選擇。

扶貧書記帕查有格想起第壹次來到懸崖村,仍歷歷在目。

這裏農民們種的玉米都是自己吃喝賣錢,背下去不容易,還賣不出壹個好價錢。

別人知道妳是來自懸崖村的人,不相信妳會再把東西背上去,就會瘋狂壓價,甚至壓到接近50%。

妳連跟別人討價還價的籌碼,都沒有。

難上加難。

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條新天梯,是由當地政府出資,當地壯丁出力,運送了120噸鋼管上山。

靠著這種原始的動力,山上的設施壹點點變好。

之後,政府壹步步完善山上的基建——

直到2016年,他們才終於實現自來水自由。

同年還發生了壹件 歷史 性的大事——

全村電纜鋪設完成,還通上了4G網絡。

壹百多年來,這是他們第壹次能坐在家裏看電視和上網。

這個閉塞多年的小村莊,終於接上世界的軌道。

不少年輕人,乃至中老年開始順勢玩起了短視頻和搞直播。

他們的出路,仿佛漸漸清晰起來了。

年輕的拉博成了村裏第壹批網紅,借著直播宣傳懸崖村。

不少村民也通過直播,賣山上的特色農產品,村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外界也第壹次認識到這個懸崖上的村落。

不少遊客也紛紛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裏, 旅遊 打卡。

但外界的幫助,始終治標不治本。

要知道像懸崖村這類的村落,之所以貧窮,正是因為太偏遠了。

要砍斷這條窮根,必須靠翻天覆地的大工程。

遷村。

2020年5月,是懸崖村全村搬家的大日子。

這是拉博父母5年來,第壹次走出大山。

大家的反應都出乎意料地壹致:

到了小區裏面的時候,壹下子就很震撼

這麽漂亮的房子,真的是給我們的嗎

做夢都不能夢到,因為沒有看到過

三四年間,政府在靠近縣城的地方,或者是交通便利的平原位置,建了總***1400多個安置社區,幫助2000多條貧困村走出大山。

在這裏,他們的生活體驗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活下去就好,變成要活得更好。

對於老人來說,終於不用熬到頂不住了,才爬著樓梯下山找醫院。

對於孩子,終於不用小小年紀冒著生命危險,爬懸崖上學。

問題當然不止於此。

比如錢,從何而來?

搬出來以後,如何謀生?

國家要做的還有很多。

首先抽調有經驗的經營公務員,和高學歷的年輕駐村扶貧隊員到各村,幫助村民們改寫命運。

帕查有格,就是被調派到懸崖村的扶貧書記。

《山海情》裏就有這麽壹個情節。

搬遷的消息出來沒多久,壹些老村民強烈抗議,他們不願離開這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山崖。

而黃軒飾演的馬得福,想盡辦法動員村民們。

正如他所說:

(遷村)我們要把根移到更肥沃的地方

是為了搭上易地扶貧這壹班車

是為了得到教育、醫療和就業的機會

懸崖村是寫實版的《山海情》。

帕查有格,就是現實版的馬得福。

2016年起,政府以及全國各類資金累計註資超過6000億,在全國興建了266萬間安置房,幫助近1000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這1000萬人的搬遷,解決了中國貧窮問題的核心。

壹方水土養不起壹方人的窘迫境地,真正地變成了換壹方水土,富壹方人。

搬得起,也要穩得住。

畢竟村民們下山以後,沒有田耕,收入來源變成了大問題。

現代農業園,就發揮作用了。

它是通過政府牽頭,由國內企業投資興建,總***占地5000畝,差不多是400多個足球場那麽大。

目的就是要安頓好搬出來的農民們。

他們可以選擇在這裏工作,拿固定工資,也可以選擇“老本行”,參加合作社耕種。

還有公司提供技術培訓,只要農作物符合標準,就會被承包外銷。

這麽壹來,就很人性化地解決了人們的就業問題。

最起碼,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作物,再也不用被人亂壓價了。

精準扶貧,無疑解開了貧窮的死結。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今年全球每100個脫貧人口當中,有70個來自中國。

今年4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

在扶貧相關政策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大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了自己的路。

妳現在還會覺得這種懸崖上的生活遙不可及麽?

通過這樣的實地走訪,將貧窮的現狀直接暴露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壹切就有了實感。

那些無法想象的窮苦生活,壓得他們無法脫身。

有句話說得很好——

懸崖之下,正是康莊大道。

看著他們生活壹點點的變化,真的忍不住淚目。

而且大家可能已經發現。

這節目不像是內地出品?

嗯,是香港TVB出品的新聞節目。

主持人陳貝兒為了做好這檔節目,提前半年惡補普通話。

後期還會前往川藏壹帶,還有丁真出鏡。

這位新晉流量的出現,是意料之中。

要知道丁真的家鄉理塘,直到今年2月才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他的出圈,也帶火了這個美麗的秘境。

而《無窮之路》,作為壹檔講述扶貧事業的節目,它客觀地給觀眾提供了另壹個視角——

不盲目唱頌歌,沒有過度煽情和渲染,實事求是地呈現真實。

更重要的,是她的 真誠

面對貧窮的被采訪對象,她沒有站在更高的位置去俯視。

有壹個小細節特別暖。

跟拉博聊天的時候,他講起自己要留在山上照顧父母。

陳貝兒聽完,衷心地表達欣賞,還拍了拍他的手臂。

很孝順

拉博很自然地輕輕拍回去,輕描淡寫說了句:

就是必須的,必須的

這種自然的肢體接觸,恰恰證明雙方互相信任,是很和諧的交流關系。

後來,拉博談到自己做直播,也積累了不少粉絲,被壹家 旅遊 公司看中,成為簽約導遊。

陳貝兒聽到了以後,發自肺腑地替對方開心:

-我對妳有信心的

我現在很替妳開心,真的

-謝謝姐姐

有了這層敞開心扉的信任打底,也讓被采訪者更容易傾吐心聲。

沒有短視的偏見,沒有自恃清高的姿態。

當壹件偉大的事情,用稀松平常的細小視角呈現時,它的力量就變得更強大了。

回過頭看。

這個節目的名字頗有意思。

無窮之路,壹語雙關。

我們***同走盡無窮的道路,只為了實現——

這壹路,不再貧窮。

今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