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擇業應該基於興趣愛好還是社會需要?
1、結合當前的社會背景,現階段已初步進入小康社會,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以作為個人要響應國家號召,追求美好生活,基於興趣擇業。
2、社會需要是宏觀詞匯,興趣愛好是微觀詞匯,社會需要不會需要張三去開車,也不會需要李四去當網紅,社會只會需要10%的人去搞科研,20%的人去搞經濟。而個人的興趣只會指導到每個人,所以每個人要基於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去選擇。
3、基於興趣的工作會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司馬遷基於興趣寫了史記,王滔基於興趣成就了大疆,胡瑋煒基於興趣創建了摩拜,貝爾基於興趣發明了電話。如果不是因為興趣,現代數學、現代物理、現代科學還處於中世紀神學的統治之下。
4、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如果社會有分工的話,從統計角度講應該是大學生以上學歷擇業基於興趣,大學以下擇業基於社會需要;社會精英基於興趣,普通民眾基於需要。
5、從大學開始就有了專業,妳選專業的時候是基於興趣還是社會需要,所以為了不讓專業浪費掉,大學生應該繼續基於興趣擇業。(如果妳是基於社會需要選的專業,那麽妳是如何判定每個專業需要多少個人,而且正好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就正好需要妳的。)另,被調劑的學生應該是服從了社會需要的,但是這些學生甘心嗎,甘心在找工作的時候隨時被調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