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國際關系1.什麽是國際關系
概念簡介
作為政治科學的壹個重要範疇,國際關系也和經濟、歷史、法學、地理、社會、人類學、心理學、文化研究緊密聯系。從全球化到領土爭端、核危機、民族主義、經濟發展、恐怖主義、人權等,都是國際關系範疇研究的議題。
國際關系是政治學的壹個分支,研究國際社會之間的外交事務和關系,如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國際關系既是學術的領域,也是公***政策的領域。
國際關系理論是探討和尋求關於國際關系現象的壹般性規律,對國際關系中反復出現的、規律性的現象加以解釋。國際關系理論是具有通則性、對國際現象的描述和解釋。現在的國際學界所討論的國際關系理論形式是在歷史的辯論中逐步形成和塑造的。在草創階段,國際關系研究更多的從屬於法律和歷史的研究,而隨著學科的逐步成熟,對國際關系壹般性規律的討論成了學科的主要特征。
發展歷程
斯坦利·霍夫曼的說法:"國際關系理論是壹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國際關系理論應該在國家出現以後不久就出現了。《左傳》中的"燭之武卻秦師",《史記》中記載的"連橫"、"合縱"等等,以及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中的壹些事件,都具有國際關系理論的萌芽,只是都壹直沒有被系統化。直到壹戰以後,國際關系問題才逐漸形成壹門學科並在西方壹些大學中講授。這門年輕的學科,卻又是理論派別和分歧最多的學科之壹。這些理論派別有兩個特點,壹是相互關心的東西相差很大,二是相互之間攻擊的熱情很高。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國家出現就有了國際關系。但是古代對國際關系的研究沒有形成壹個學科,而是主要散見於古典政治學,歷史學,哲學的某些部分。如:《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和中國古代的《戰國策》等。國際關系形成壹門獨立的學科是20世紀的事情。1919年英國威爾士大學設立第壹個國際關系教席壹般被認為是國際關系學科建立的標誌。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它才有了比較象樣的可稱為壹門學科的輪廓,國際關系學者們在理論體系,主要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對象等方面開始出現明顯的***同點。直至今天,國際關系仍不能算得上是壹門比較成熟的社會科學,但是從現實中已經湧現的大量國際關系研究的專業機構,學術刊物乃至時事報刊看,國際關系已經成為了壹門獨立性較強的學科。
國際關系的歷史可以追溯回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現代的國家制度從那時開始發展。在這之前,歐洲中世紀的權力架構體制都是根基於模糊的宗教等級制度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主權的概念,主權意味著統治者或君主將不會認可任何在其領土之內地位同等和更高的權力存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權力架構類似於當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當代的國際關系在冷戰期間的非殖民地化後終於確立。不過,雖然民族國家制度被視為是"現代"的,但許多國家並沒有結合這種制度,因而被稱為"前現代"。除此之外,壹些國家也已經發展超脫出民族國家之外,因而被稱為"後現代"。因此,國際關系是否有能力針對這些不同形式的國家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也經常是爭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