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7月14日是什麽節日 農歷七月十四也是中元節

7月14日是什麽節日 農歷七月十四也是中元節

7月14日是什麽節日農歷七月十四也是中元節

 農歷7月14日是中元節,北方過中元節是在七月十五,南方過中元節是在農歷的七月十四。

 中元節的各地傳統

 施食

 這是浙江、福建壹帶的中元節俗。《浙江誌書》說,烏程縣(今浙江吳興)“中元節僧家建盂蘭盆會,夜則放燄口、施食。”桐廬縣“有鳴鑼灑飯於野,謂之施食。”《福建誌書》說,延平府(今福建南平市壹帶)中元“或家設醮壇,或聚眾為燄口,具齋餛飩楮錢冥物,延僧與黃冠為之,謂之施食。”

 由此看來,所謂施食,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濟無祀”,說得再通俗些,就是祭孤魂野鬼。這種風俗無疑是受到了佛教盂蘭盆會的影響。

 岷山土主會

 《四川誌書》說,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七月十五日,作岷山土主會。歷代傳來,塑有行神壹龕,內外城議定,會首供神壹年。若神在城內,則外城之眾具香楮,以子弟扮作婦女、仙、佛、神將等故事,高置木架,淩空而行,迎神至外城會首家供養,會飲演戲三日。至次年,內城亦如之。循年遞接,競勝爭奇,不較所費。”這是羌族七月十五的節俗,與中元節漢民族的節俗沒有什麽淵源關系。

 送面人

 把麥面做成小孩子的樣子蒸熟,就叫作面人。河北的張北、山西的馬邑等地,人們在中元時節,都要把面人贈給晚輩或親戚中年齡較小的孩子。至於用蒸羊、面羊等作為禮物,是希望孩子如羊壹樣潔白柔順。

 迎秋收與行田

 迎秋收與行田這是山西南部的中元古俗。《山西誌書》說,太平縣(今山西曲沃北)“七月十五日祀祖先,薦麻谷,先壹日掛紙馬於田間以迎秋收。”陽城縣(今山西陽城)“中元,農夫以麥屑為貓虎及諸五谷之形,祭於隴畝,名行田。”

 看來這壹節俗是為了祈求秋收。中元之日是五谷成熟之時,因而江南亦有“農家置酒勞力田者”(見《江南誌書》)的風俗。

 送羊節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起因是,沈香劈山救母成功後,沈香要追殺殘虐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和舅甥之誼,於是每年七月十五都會送給沈香壹對活羊,相傳是取其“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蔔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壹向代表吉祥之意。因而民間便流行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漸漸發展為送壹對面羊。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傳說

 七月十五這天,不知咋的,黃河決口了,頓時,房倒屋塌,莊稼淹沒,百姓嚎哭,黃河兩岸變成了壹片汪洋,黃水裏飄浮著無數的屍體。財主們則在高臺上唱小曲。王仙芝壹看,便向大家說:“財主偷扒黃河,咱們給他們拼了。”數萬民工也呼叫起來:“官不愛民,民必造反,為死去的親人報仇。”王仙芝壹聲號令,舉起義旗殺了河官嚴魔。又接連攻開了濮州、開州、長垣等靠近黃河的幾個縣城,連戰連勝。這時黃巢從雷州府,帶領起義軍找到王仙芝,兩軍合並,殺貪官,除汙吏,打了壹個又壹個勝仗。後來,官家造謠說:黃巢造反殺人八百萬。其實,是官家扒黃河,淹死了良民八百萬。

 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在每年的七月十五這壹天,都要上墳燒紙,天長日久,成了民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