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有“清議”,魏晉尚“清談”,二者有什麽不同?
今天我就跟大家講壹下這些知識,清議有兩種含義,壹指按儒家倫理來選拔人才,二指東漢末年官僚士大夫階層為打擊宦官專權而進行的抨擊朝政的活動,談論內容多和政治有關。
“清談”則屬於魏晉名士對哲學的探討。清議是庶族反對士族的壹項制度。 ?它是指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依據,臧否人物。為官者壹旦觸犯清議。
便會丟官免職,被禁錮鄉裏,不許再入仕。 清議禁錮之科的設置從政治上來說是為了利用庶族來遏制士族,但客觀上也起到了維護封建家族關系和封建倫理道德的作用。此外,清議還指東漢末年官僚士大夫階層和太學生反對宦官。
抨擊朝政的行為。當時宦官壟斷仕途,引起士大夫和儒生等的不滿,當時太學生已經發展到3萬余人,各郡縣的儒生也很多,他們入仕無門,就與官僚士大夫結合。
在朝野形成壹個龐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專權的社會政治力量。公開與宦官集團相對抗。 清談則是魏晉文人壹種娛樂和消遣的方式。
圍繞本和末、有和無、動和靜、壹和多、體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諸多具有哲學意義的命題進行深入的討論。清談的進行有壹套約定俗成的程式。
清談壹般都有交談的對手,藉以引起爭辯。爭辯或為駁難、或為討論。 所以二者雖然都有“清”字,但在概念和意旨上卻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