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眼科學之(三)眼睛的成像、調節

眼科學之(三)眼睛的成像、調節

1、人眼成像原理

人眼相當於壹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鏡頭,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的膠片,人眼看物體和凸透鏡成像的原理是壹樣的,如圖是眼睛的構造,就是壹個凸透鏡。根據成像條件可知,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倒立、縮小的實像,來自物體的光線通過瞳孔,經過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上,再經過神經系統傳到大腦,經過大腦處理,我們就看到物體而產生視覺了。

人眼是壹個***軸光學系統,觀察物體時,物體上的光線先經過角膜、前房水、瞳孔、晶狀體、後房液,最後到達眼底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在成像過程中,眼睛如同壹只自動變焦和自動改變光圈大小的照相機,它是把外界物體成像在眼底視網膜上,再結合人的大腦的生物作用,形成對外界客觀事物的感觀認識。從光學角度看,眼睛的角膜晶狀體對應照相機中的鏡頭、虹膜與瞳孔相當於孔徑光闌、視網膜如同底片或成像接收器。

人眼視軸,是黃斑中心與眼睛光學系統像方節點的連線。眼球的轉動,使視軸對準觀察物體並成像於黃斑為中心的壹個區域上,視細胞受到光的刺激而產生視覺信息,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從而產生最清晰視覺。眼睛對物體的成像是是實物成實像,所以視網膜上的像始終是倒像,在神經系統和大腦的作用下,人的感覺像是像是正立的。

人觀察物體時,有壹定的視場(角)範圍,其視場角度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達到150°,在垂直視場角可以達到高水平130°,左右可達70°左右,最清晰的視場範圍是在視軸周圍6°~8°。

人眼結構參數與光學參數折射率如表6-1所示。

2、人眼的調節和適應

人眼要看清遠近的物體,也能明辨明暗環境下的物體,這種自動調節叫眼睛調節,主要靠睫狀肌的收縮和晶體的固有彈性來實現的。人眼的調節主要有兩種類型:瞳孔調節和視度調節。

1)瞳孔調節

人眼的瞳孔是虹膜的中心圓孔,瞳孔可以自動調節直徑大小來控制進入眼睛的光通量,直徑變化範圍是2~8mm之間。白天光線較強時,光亮度高時,虹膜收縮,瞳孔變小到2mm,光闌攔住部分光進入眼睛;光線暗時,瞳孔變大到8mm,使進入眼睛的光能多。由於瞳孔的調節,人眼能夠感受很大範圍的光亮度的變化。在設計目視光學儀器時必須考慮和人眼瞳孔大小配合。

若外界光很強,瞳孔縮小到2mm時仍然使人無法適應,就容易使視網膜造成傷害。直視太陽或正視激光束能在視網膜上燒成壹盲斑,使人在觀看任何景象時,總有壹塊或數塊區域是黑斑。

眼睛能適應不同亮暗環境的能力稱為適應。這種適應主要是因為人眼的瞳孔自動增大或縮小完成。適應可分為明適應和暗適應。 明適應 發生在由暗處到亮處時,會產生瞬間眩目現象,瞳孔自動縮小,導致進光量少,明適應適應過程較快,幾分鐘即可,但敏感度大大降低。 暗適應 發生在由亮處到暗處時,開始眼睛眼前壹片漆黑,瞳孔自動增大並伴隨著暗適應過程的逐漸完成,進入眼睛的光能量增加,眼睛適應於感受微弱的光能,眼睛的敏感度也相應地提高,眼睛適應了暗環境才能看清周圍的環境。人在暗環境裏呆的時間越長,眼睛的暗適應就越好,敏感度也就越好,約60分鐘後,敏感度達最大。此時視桿細胞在起非常大的作用。眼睛能感受的光亮變化非常大,可達1012:1的範圍。

當人眼適應完成後,人眼瞳孔直徑隨所處的環境光亮度值有壹對應值表6-2表出不同亮度條件下,人眼適應後瞳孔直徑的平均取值,設計目視光學系統時要考慮環境與人眼瞳孔之間的大小配合。

2)視度調節

眼睛是壹個光學成像系統,當觀察物體時,使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壹個清晰的像。在眼球內,眼睛主要折射結構晶狀體到視網膜的幾何距離近似固定,對於眼睛特定的光學系統,在物距不斷改變,像距不變的情況下,唯壹能改變的是改變晶狀體的焦距。睫狀肌收縮時,牽拉晶狀體的表面曲率半徑變小,可觀察近處物體;當睫狀肌放松時,晶狀體曲率半徑變大,可看清遠處物體。眼睛成像系統對任意距離物體成像時,通過自動改變晶狀體曲率達到調焦用以看清不同距離物體的過程,稱為眼睛的調節。眼睛長時間用眼可發生 眼疲勞 現象,眼疲勞的癥狀表現為:眼睛發脹、頭疼、眼花,眼睛酸澀、眼睛發幹等。

為了描述眼睛看清遠近物體的調節能力,引入了視度的概念。假定人眼能看清的物面位置到人眼的距離為l,單位m,則這距離的倒數就是視度,用SD來表示,單位為屈光度,符號為D,具體計算公式為:

正常眼 當肌肉完全放松時眼睛看遠處物體,能看清的最遠的點叫遠點;當肌肉收縮時,眼睛看近處時能看清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近點在距離眼睛約10厘米處。設遠點(far point)距離lr,近點(near point)距離 lp,遠點視度與近點視度的差就是人眼調節的範圍,或者叫人眼的調節能力,用符號表示,其單位為屈光度D。

眼睛是人的重要器官,不同的人眼睛的特點不同,所以近點與遠點均會有差異。隨著年紀的增長,遠點近點都會有所變化,也就是人眼的調節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變差,肌肉收縮的能力也會衰退,所以近點尤其會變化明顯,往往會近點變遠。年紀增大到壹定年紀,會出現老年性遠視眼或老花眼,這種現象的程度也會因人而異。表6-3列出了不同年齡段的眼睛的調節能力情況。

年齡近點距(CM)P/屈光度遠點距(CM)R/屈光度=R-P/屈光度。通常情況下,人眼有壹個近距離工作的習慣距離,稱為 明視距離 ,即正常視力的眼睛在正常照明(50lx)下的習慣工作距離,長度為250mm,這個距離人眼看物體最舒服,它有別於近點距離,近點距離是人眼能夠看清最近距離物體的極限距離。

例1 :遠點為2m的近視眼,所需眼鏡的光焦度為-0.5D,即50度。根據高斯成像公式可得:眼鏡的度數等於屈光度數×100=-0 .5×100=50度。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