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神舟十壹號著陸沒有看見宇航員出艙?
因為太空失重的原因,宇航員返回地面後,身體還沒有恢復。需要人擡出艙,不能夠自己走出艙。所以在電視畫面看不到宇航員走出艙。
太空中失重對身體的影響有如下幾個:
1、空間適應綜合征
進入太空後,由於沒有重力所有東西都會漂浮,人類也不例外,這導致人類無法區分上下前後左右東西南北,前庭系統和腦部相關神經就會出現紊亂,壹個表現就是無法抑制的惡心。
雖然每位宇航員都經過了各種訓練。即便能夠克服這些生理反應,但他們的大腦依然認為自己處於完全失控的失重狀態,這不是返回地球半個小時內能迅速過來的。
2、骨頭和肌肉的質量缺失
經過長期待在太空後,人類的肌肉和骨骼會不斷失去。比如壹個外部反應是,上天的宇航員腳部會大量脫皮(沒有重力和走路壓迫,角質和硬質皮膚掉落),變得像嬰兒般鮮嫩。
最主要體現在骨頭和肌肉上,由於缺乏運動和重力,這兩者會被身體認為無用(尤其是肌肉消耗大量身體營養),在壹進入太空後,人體便會急速流失這兩種重要身體結構。
3、體液重置
在地球表面時,體液在重力作用下會更多集中下身體下部,但到了太空壹切都不壹樣:這些體液更傾向於均勻分布在全身。
這種體液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會非常大。尤其是對心腦血管,腦顱內的壓力會增加很多,高血壓患者是絕對抗不過這個變化的。而且眼球的壓力也會增大,視力會受到影響,味覺和嗅覺系統也會受到很大幹擾。
體液循環和血液循環都會被身體強行調整,以適應這個變化。短短半小時內,重新回到地面那種環境,這些循環系統是絕對恢復不過來的。
這也是為什麽所有的航天員都要躺著回來,壹方面是為了適應超重和振動沖擊,另外壹方面就是為了適應體液、血液循環的巨大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是要盡壹切可能減少身體的運動的,因為運動會大大加劇宇航員的各種循環系統,身體很難迅速適應。也只有宇航員的身體能抗住,正常人通常會熬不過這壹關。
所以宇航員長期駐留太空,返回地面之後,都需要人幫忙把他擡出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