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的《最後壹頭戰象》的象冢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後壹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壹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原文節選: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叢中,果然豎著壹塊石碑,鐫刻著三個金箔(bó)剝落、字跡有點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壹塊平坦的草地,壹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gǎo),在地上挖掘起來。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壹陣就喘息壹陣。嘎羧從早晨壹直挖到下午,終於挖出了壹個橢(tuǒ)圓形的淺坑。它滑下坑去,在坑裏繼續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壹寸壹寸地往下沈。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從坑沿沈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冬冬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雞叫頭遍時,終於,壹切都平靜下來,什麽聲音也沒有了。
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走到坑邊查看。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壹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壹起。
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擴展資料:
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戰甲”(第5~11自然段)、“憑吊戰場”(第12~16自然段)、“莊嚴歸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裏最後的輝煌與莊嚴記敘下來。尤其是對嘎羧動作、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止、神情,在打洛江邊的久久凝望與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