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散步去》: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裏尋找生機

《散步去》: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裏尋找生機

年初時因為疫情原因,過上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那個時候每天打開窗戶心裏只有壹個念頭:好想出門散步。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接觸到了谷口治郎先生的漫畫《散步去》。從《孤獨的美食家》開始了解到谷口治郎先生,欣賞他筆下的靜謐祥和而又處處溫馨的生活場景,便也對這本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卷果然有相見恨晚之感。

作者谷口治郎本身是極負盛名的漫畫家,出身於普通家庭,19歲開始學習漫畫,是大器晚成的類型,畫風樸實無華,以精準寫實著稱。2次獲得手冢治蟲文化獎漫畫大獎,曾獲得意大利盧卡漫畫節“漫畫大師”的稱號,以及法國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勛章,被視為是日本漫畫在世界範圍內的代表人物。

我曾以為這部漫畫是濃烈鮮活的典型日本漫畫風格,但令我意外的是,它是典型的日本畫風、日本文學風,卻唯獨不是日本漫畫風。日本漫畫通常以對比鮮明的畫面,個性化、多姿多彩的圖像,以及鮮明的角色性格為特色。但《散步去》的每壹篇都像壹首俳句:短短的故事情節,寫實的美麗風景,穿插著微妙的情節。

就像我們生活中每壹個尋常平淡甚至無聊的日子,在現實裏是壹地雞毛、瑣碎無聊且冗長煩悶的敘事小說,在漫畫裏卻被用清淡悠閑、情趣橫生的語言和畫面展現出來,才會讓人感慨——原來生活的另外壹面滿是浪漫,散步路上遇見的飛鳥、雨雪、陌生人,都令人怦然心動。

正如谷口治郎在扉頁的落款——“我的漫畫有不仔細品味就無法傳達的東西”。

不被留意的日常下的奇跡

漫畫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主人公因為工作原因搬去的安樂小鎮,壹***描繪了十八個散步小故事。而漫畫的主人公原型就是作者自己,他的散步是壹邊走壹邊找尋能夠畫成漫畫的日常小事,而我們作為讀者讀到的就是那些真實存在的、有可能曾經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令人懷念的事物。

有人曾經這樣形容日常——“我們壹日日度過的所謂日常,實際上可能是接連不斷的奇跡”。這是十八個故事,也是十八個不被留意的日常裏發生的奇跡。

已屆中年的男主人公在小鎮裏收獲了不同於大城市的樂趣,他時而觀鳥,時而爬樹,時而赤身裸體潛入泳池,淋過雨,翹過班,也曾在散步時和老當益壯的散步之友壹路比試,跟隨黑貓闖入陌生地盤。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五則故事《下雨了》,主人公在散步時下起了雨,穿著皮鞋西裝打著領帶背著公文包的他在雨中昂首挺胸地走上了山路,回來之後他對妻子說:“我去爬富士山了”“這鎮上也有壹座呀”。他摘下眼鏡望向雨後的天,我只看到紙張上描繪的雲彩,不知道他爬的那壹座“富士山”,在他眼裏是怎樣的壯闊美麗。

在東京附近的小鎮,會有壹些模仿富士山的模型,也許主人公就是在短短的時間內登上了這座小小的“富士山”。但“富士山”在此刻已經成為了浪漫的代名詞,就像我們散步時遇到的壹座假山,壹座涼亭,或許給它們取壹個名字,這壹天美好就能代替疲勞。

第八則故事《沿河而上》裏有壹段主人公的旁白——那天,說不上為什麽……我在公司的前壹站下車了。可能是因為那天的天氣特別好,所謂春天,就應該是這樣的吧。

我想每壹個人都曾經有過有如主人公決定提前下車尋找河的源頭在哪裏的想法,受限的人生狀態往往最能束縛跳動的心,逃離的想法總是在逼仄的時刻湧現。

那天天氣很好,那天公交來遲了,那天影院電影票八折……這些小小的契機,都是壹次逃離當下生活的開端。逃離沒什麽不好,壹次隨遇而安不知道去向何方的散步也許能洗滌壹次疲憊的心靈。

愛麗絲·門羅寫,“生活的要義,就是滿懷興奮地活在這個世界。”漫畫書裏矮矮胖胖的小人在散步裏遇見了壹樁樁值得期待回味的奇跡,而現實中的我們,可能連兩公裏的路都不再願意走,卻壹日日抱怨生活壹成不變的不可思議,多可悲。

每日重復單調的生活是最強的悲觀催化劑,慢慢腐蝕掉內心的鮮活沖動,哪怕散步時遇到壹個陌生的小狗,也是生活裏壹次全新的邂逅。我相信散步能夠給人持之以恒的新鮮感並增強對生活的適應能力。

那些瑣碎的日常,如果妳還沒有發現,會錯過很多奇跡。

美麗日常,幻想世界

上世紀90年代,《散步去》在法國出版,隨即造成了不小的轟動。歐洲讀者對漫畫中構造的世界發出了疑問。

壹是疑惑漫畫中的主人公有時所做出的異於常人的怪誕舉動:讀書後在空無壹人的泳池裏赤身裸體地暢遊、散步路上為了給小孩取紙風箏而爬樹,在樹上呆了壹整天、被小巷裏的黑貓帶去了另壹個時空……

這些酣暢淋漓的事情仿佛壹日三餐般尋常地發生在這個中年男子的身上,壹面沾染現實煙火,壹面又充滿幻想氣息。

這是壹個怪人嗎?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嗎?

我的理解是,或許不是怪人,只是平常人不好意思、做不出來的事情,主人公去做了。或許這確實是壹個幻想世界,就像烏托邦壹樣漂浮著永遠不能實現,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向往這樣的世界。想做什麽做什麽,是人生的終極夢想。

二是疑惑於主人公與現實世界不同的生活節奏,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依然是高度工業化的,人們忙碌著創造社會價值,慢下腳步的中年男子分明與時代格格不入,為什麽漫畫的主人公卻在悠閑自在地散步?

1985-1990年日本“泡沫時代”開啟,由於投資膨脹,日本社會從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高速發展壹下子倒退幾十年。人人被經濟虛高的“泡沫”圍繞吞噬著,經濟社會的壓力逼迫人們惶惶不可終日。

正如作者說的:“人類和動物,原本就是非常安靜的生物。密集地生活在壹起後,才開始保護自己。人們大聲喊叫、大聲哭泣,這種場景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看不到了……”

或許這樣壹部作品出現在這樣壹個時代,正是為了喚醒人們去感受時間的流逝、情感的體驗,給當下繁忙的快節奏生活帶去壹份靜謐、清涼和意想不到的驚喜。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美麗日常變成了幻想世界,現代人忙於賺錢、生活、養家,卻唯獨忘了給自己壹次獨處的機會,忘了走出鋼筋水泥的牢籠去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價值。

散步變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浪費時間”,但其實正是因為有時間可以去浪費,才會覺得時間是屬於自己的,才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生活。這世界有山川河流,有城市花園,有繁星滿天,有月夜閃爍,只是怕妳沒有壹個人散步走壹走,看壹看這些美好。

感覺先行,以聲替詞

以往流於市場的漫畫大多是故事先行的類型,故事情節構成整部漫畫發展的主線,人物感覺卻處於不那麽被重視的地位。而《散步去》卻是壹部典型的感覺先行的漫畫。

谷口治郎在創作時給自己加了壹條規則:盡量減少感嘆句和形容詞之類的感情表達詞匯。因此整部漫畫大部分是依靠畫面來表達故事和情感,而非人物臺詞,這幾乎是壹部沒有對白的作品。

哪怕在表達“真舒服啊”或是“真漂亮啊”這類情況時,作者都盡量用繪畫來描繪所有場景細節、畫面氛圍和人物表情。

但這樣的表達方式在當下卻不是大眾的,自然也收到過“感覺先行,故事表達不充分”的批評。

但是藝術創作向來是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並行,藝術的接受程度往往在於作品的質量。在人物先行的漫畫泛濫的市場裏,以風景描繪為主的安靜的《散步去》依然依靠著細膩的描寫、深入的觀察和動人的故事逐漸被讀者接受。

更值得壹提的是,這部作品裏的車聲、風聲、雨聲、鳥鳴、狗吠等都沒有搭配任何的形容詞,場景的表現全部用了象聲詞,所營造出的聲效無疑使畫面更加生動,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散步去》無論是從漫畫分鏡還是詞語運用來說,都如它本身所表達的“散步”這件事壹樣簡潔又洋溢著詩意,這樣壹部漫畫或許開卷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又是壹番全新的體驗。

時間匆匆,距離《散步去》出版已經二十年。不知道在這二十年裏,有幸打開它的人是否都被靜謐的漫畫世界治愈,是否計劃著開展了他們的散步之旅。

走在路上偶爾會看到三三兩兩散步的人,他們往往神態自若、怡然自得,步伐穩健、走走停停,連縈繞的風都溫柔可愛。

我常常想這個世界幾十億人,有多少人能夠在此時此刻心無旁騖地散步在大街上或者鄉間小道裏,不掛念工作,不貪戀金錢,滿心滿眼地去感受壹次風花雪月、四時變化。

別再感慨生活無聊日子無趣,正如出版後記所說的,“讀到這裏,放下《散步去》,就去散步吧”。

很高興與妳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歡迎關註自媒體: 無物永駐 ,多平臺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