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士兵曾使用的15種自動武器
在抗戰期間,我方的武器裝備十分落後,而且自行生產的能力也比較差,有不少的輕重武器都依賴引進或者是仿制,那就來為大家盤點壹下,中國士兵在當年曾使用的15種自動武器。
1、DP-28輕機槍
DP-28是壹種由蘇聯所制造的輕機槍,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全名也叫作“捷格加廖夫輕機槍”也經常被稱為“轉盤機槍”。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壹個大大的彈盤供彈,在開火的時候彈盤會旋轉,內部的彈藥就會進入槍膛完成發射。DP-28發射7.62×54毫米彈藥,在正常情況下壹般使用47發彈盤,如果是特殊情況,也可以使用60發彈盤或101發雙層彈盤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600發,有效射程800米。當年通過援助,也裝備了少量的DP-28輕機槍。
2、FN M1930輕機槍
在當年捷克ZB-26型輕機槍是主力,但在同壹時期,也裝備了不少由比利時所制造的FN M1930型輕機槍,並且還對其型號進行了仿制。FN M1930輕機槍實際上就是早期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的改進型號,其內部結構,發射原理,供彈方式都是相同的,但M1930的定位是輕機槍。彈藥方面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藥,使用25發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50發左右,有效射程650米。
3、M1卡賓槍
M1卡賓槍算是最早的單兵自衛武器,它的威力要小於傳統步槍,卻要大於手槍和沖鋒槍,而且M1卡賓槍發射專門為此研制的7.62×33毫米短彈,使用20或25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僅200米,雖然射程不是很遠,但卡賓槍的後坐力小,操控性很強,當時多數都配發給士官、指揮官、駕駛員、炮兵、偵察兵、通信手和坦克小組等等,在抗戰末期,也通過援助,獲得了壹部分美制M1卡賓槍。
4、M3沖鋒槍
M3沖鋒槍在1943年研制,是美國的壹種廉價武器,因為當時的湯普森沖鋒槍結構復雜,造價較高,為了節省成本,所以就研制出了結構簡單的M3沖鋒槍,由當時的通用汽車公司制造。M3的槍身結構極其簡單,機匣部分僅使用鋼板沖壓而成,而且槍的外形有點像給汽車註油的油槍,所以M3也經常被稱為“註油槍”或“黃油槍”。M3發射與湯普森相同的11.43×23毫米彈藥,采用30發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僅450發,雖然M3沖鋒槍的結構簡單,但當時也受到士兵們的歡迎,在抗戰末期,這種沖鋒槍也通過援助換獲得。
5、哈奇開斯M1922機槍
它是法國哈奇開斯機槍當中的成員之壹, M1922屬於輕機槍,它還分為8毫米口徑和7毫米口徑版本,在當年我方所采用的是7.92×57毫米口徑版本,使用15發或25發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300~350發左右,有效射程800米。
6、MP18沖鋒槍
MP18是壹戰德軍所采用的沖鋒槍,當時為了對應戰壕和不足100米的近距離戰鬥,所以在1941年末期,就對該槍展開了研究工作,最後在1918年,MP18正式定型,並開始投入使用。該槍發射9×19毫米魯格手槍彈,采用32發蝸牛式彈鼓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400發左右,有效射程150米,在事變之前,我方就已經少量裝備了MP18沖鋒槍,後期還出現了該槍的仿制版,叫做“白格門沖鋒槍”。
7、MP28沖鋒槍
MP28實際上就是MP18沖鋒槍的改進版,在1928年開始投入使用,其內部結構和發射原理與前者相同,不過對照門和瞄具進行了改進。MP28同樣發射9毫米魯格手槍彈,但不再使用蝸牛式彈鼓,而只能使用20發或30發垂直彈匣供彈。在當年也有壹部分MP28沖鋒槍裝備在德械師當中,也經常被士兵們稱為“花機關”。
8、ZB-26輕機槍
ZB-26當年是我方的主力輕機槍,使用的數量很多,由捷克在1926年生產,也經常被稱為“捷克式”或者是“捷克造”,該槍的性能十分穩定,實用性要遠勝於當時日軍的“歪把子”機槍。ZB-26輕機槍發射7.92×57毫米彈藥,采用25發垂直彈匣,或者30發弧形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00發左右,有效射程800米。
9、ZB-37重機槍
ZB-37也是由捷克所生產的重機槍,在1936年開始研發,1937年開始投入使用,在當年我方也曾采購1000余挺ZB-37重機槍,分別裝備在德械師當中使用。ZB-37也是壹種比較前衛的風冷式重機槍,雖然散熱效果不如水冷機槍明顯,但ZB-37的重量輕,便於機槍小組攜帶,過熱後還能快速更換槍管。ZB-37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藥,使用100發或200發彈鏈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00發,有效射程1000米。
10、拉蒂LS-26輕機槍
拉蒂LS-26是由芬蘭所生產的壹種輕機槍,在1925年研制,1926年正式定型,並開始使用。在上世紀30年代,也有少量的LS-26機槍被我方引進。該槍發射由芬蘭所生產的7.62×53毫米R彈藥,使用20發彈匣,或者75發彈鼓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50發,有效射程600米。LS-26還能安裝在三腳支架上作為高射機槍使用。
11、麥德森機槍
它是丹麥的著名機槍,早在1890年就展開了對該槍的研發,在1903年開始生產,1904年裝備丹麥軍隊和歐洲其他陣營,之後還參與了日俄戰爭和第壹次世界大戰。麥德森機槍也是壹種多口徑武器,其中分為6.5毫米型、7.62毫米型、7.92毫米型和8毫米型,在上世紀30年代,麥德森機槍也被我方采購,後期還有仿制型,采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藥,使用30發弧形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00發,有效射程650米左右。戰鬥的時候可以使用雙腳支架,也可以使用三腳支架。10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麥德森機槍仍有壹部分在北美地區作為制式武器。
12、24式重機槍
24式就是壹戰德軍馬克沁MG-08重機槍的仿制型,在1924年正式定型並采用。24式重機槍也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藥,使用100發彈鏈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600發,有效射程1000米。在當時,24式就是我方的主力重機槍。
13、啟拉利KE-7輕機槍
由瑞士在上世紀20年代所生產的壹種輕機槍,KE-7的外形看起來有些像是自動步槍,但尺寸較長,槍管上帶有多條散熱孔,槍托和護木都采用木質材料。KE-7輕機槍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采用25發弧形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450~550發左右,有效射程650~700米。在1928年~1939年期間,國軍嫡系師也向瑞士大約引進了3000多挺啟拉利KE-7型輕機槍。
14、司登MKII沖鋒槍
司登是二戰壹大著名沖鋒槍,同時也是英國的廉價沖鋒槍,壹支平均造價還不到9美元,但產量大,使用非常普遍。司登系列沖鋒槍在上世紀40年代初期研發,1941年開始采用,當時除了英軍自用外,還援助到其他同盟陣營中。該槍發射9×19毫米手槍彈,采用32發彈匣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550發,有效射程200米,全槍重量僅2.95千克。
15、湯普森M1928沖鋒槍
湯普森沖鋒槍是壹個系列,早在1919年就出現了原型槍,M1928型在20年代末期誕生,也可以被稱為“湯米”沖鋒槍。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我方也采用了湯普森M1928型沖鋒槍,後期還出現了仿制版“晉造湯普森沖鋒槍”,全部用於抗戰當中。湯普森M1928發射11.43×23毫米彈藥,可以使用30發彈匣、45發彈鼓或75發彈鼓供彈,每分鐘理論射速720發,有效射程200米,當時該槍還被稱為“手提機關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