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無意泄密是否構成犯罪

無意泄密是否構成犯罪

當員工無意中泄露了公司機密同時造成的損失比較嚴重時,當事人也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按照我國的規定當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後需要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當泄露商業秘密沒有給權利人造成十分重大的損失時,壹般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即可。

要是確定公司員工泄密的,就將要承擔下面幾種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壹般來說,泄露商業秘密給權利造成損失的,侵權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2、行政責任

泄露商業秘密的,權利人可以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接下來有關部門就會根據泄露秘密的情形,對侵權人做罰款等處罰。

3、刑事責任

如果泄露商業秘密造成權利人損失較重的,根據具體情況,就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了。

按照法律上的規定,將要承擔以下的刑事責任:

(1)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將要受到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且還要處罰金或者單獨處罰金;

給權利人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就可能要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限徒刑,並且判處罰金。

(2)明明就知道或者應該是知道上面行為,還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將會被以侵犯商業秘密罪論處。

為防泄漏商業秘密能事先約定違約金嗎

要認定是否泄露商業秘密,首先就要認定哪種屬於商業秘密。實際中,所謂的商業秘密,具有以下特點:

1、沒有對社會公眾公開

商業秘密的前提是不為公眾所知悉,所以公司裏公開的信息不屬於商業秘密。

2、別人可以今後掌握

商業秘密可以讓壹家公司現在獨有,但只要今後其他人自己掌握了,也就是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壹內容的商業秘密,那麽就不能說對方侵犯了商業秘密,他們其實和第壹個人有著同樣的地位。

3、有競爭能得利益

公司掌握著的商業秘密能夠使公司獲得利益,獲得競爭優勢,或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

4、沒確定的保護期

商業秘密不同於專利等,法律上沒有確定的保護期,如果擁有技術秘密的人保密措施得力和技術本身的應用價值就會延續很長時間。

所以,公司要求員工簽保密協議其實也是在做保密措施。

但是,公司在對商業秘密保護的時候,如果沒有跟公司員工簽保密協議的,那麽商業秘密被泄露了,也需要承擔泄露商業秘密的侵權責任。可是,員工泄露商業秘密對公司造成損失的,實際上是只能通過事後索賠的方式解決,壹般不能事先約定違約金,更不能要求罰款。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