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國產手機第壹品牌:挖小米高管,出新手機,重回國內市場
最近,港股上市公司“酷派集團”對外公布了多個融資計劃與人才加盟信息,其中新引進了SIG、寶豐、宏輝、Allove Group、群穎、YHFund等多個資本作為公司新股東。除此之外,還委任了秦濤、胡行、李宇婧、司馬雲瑞四個新的副總裁。值得壹提的是,這四人此前均在小米集團工作過。而酷派集團這壹系列的動作背後,就是為了重新回歸國內市場。酷派集團現任董事長陳家俊此前在采訪時就表示“現在市場機會很大,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內重返第壹梯隊。”
說起酷派手機,相信大部分都留有記憶。在早些年,運營商主導手機市場的年代,國產手機有著“中華酷聯”之說,當時的酷派就與中興、華為、聯想齊名。當然,酷派手機輝煌的 歷史 不僅僅如此。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酷派集團成立於1993年,最早是做尋呼機產品的。2002年時,酷派集團轉型進入手機領域,在2003年推出中國第壹款CDMA1X彩屏智能手寫手機,當年的銷量便超過摩托羅拉,壹度被譽為國產手機第壹品牌。2004年,酷派集團又推出首款世界風智能雙模手機酷派858,;2005年,酷派集團推出全球第壹款CDMA/GSM雙模雙待智能手機。可以這麽,在早期的功能機時代,酷派集團在技術與創新上是要遠遠領先於其他品牌,推出了多款全球首創的機型。
隨著智能機的普及,受益於酷派集團在功能機時代積累的技術優勢與渠道優勢,早期仍然實力強勁。因為在“中華酷聯”那個時代,國內的手機市場基本上由運營商說了算,而中興、華為、聯想、酷派是運營商渠道拓展得最好。2014年時,酷派集團發展達到 歷史 巔峰,當年實現營收196.43億元。
2015年可以說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壹個轉折點,這壹年小米手機崛起了,互聯網電商渠道開始成為不可替代的壹環,而運營商渠道開始取消購機補貼,影響力大幅度下滑。在這期間,VIVO、OPPO憑借著自身完善的線下渠道突圍,而中興、酷派、聯想等早期依賴運營商渠道的手機廠商開始走下坡路。期間,酷派未來發展互聯網渠道,先後與360、樂視合作。最終被樂視拖入泥潭,逐漸在國內市場銷聲匿跡,開始轉戰海外市場。
失去了國內市場,轉戰海外市場的酷派發展也並不如意,在2020年,酷派集團全年營收僅剩6.83億元,與當初逼近200億元的營收相比縮水了97%。或許正因為海外市場受挫,酷派集團才決定回歸國內市場。
值得壹提的是,為了回歸國內市場,酷派也推出了新機COOL20,不過從定價來看,目前主要還是聚焦於低端市場。而從2021年6月開始,酷派集團開始在國內投建鄉鎮服務站渠道建設,看中了鄉村振興所帶來的時代機遇。目前,酷派集團已經建成了1400家鄉鎮服務站。
作為曾經的國產手機第壹品牌,酷派重回國內市場,自建鄉鎮服務站渠道,所看重的還是中國鄉鎮的龐大市場。那麽,對於酷派集團三年內回歸第壹梯隊的目標,妳們是否看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