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勝和聖達菲有什麽區別?
華泰聖達菲終以相對低廉的售價入市,讓我改變了對他後續走勢的低靡主觀論斷。縱觀國內競爭對手,考慮血統以及以發動機為切入點的核心部件雷同,恐怕北京現代的途勝算是門當戶對了,但是後者的價格卻高達24.18萬元,途勝真的有資本叫高價嗎?通過兩車的深入比較,答案不難得出。\x0d\ 兩個車的外形線條很相似\x0d\ 兩車背景解讀\x0d\ 2004年途勝在韓國現代宣布誕生。而聖達菲是現代旗下第壹款城市SUV,它的誕生時間是在2000年,比途勝整整早了4年。在現代的整個SUV車系中,途勝的定位要比聖達菲低壹個級別,從平臺角度看,途勝應該屬於伊蘭特平臺,而聖達菲則屬於索納塔平臺,壹個是基於A級轎車開發的,壹個則基於B級轎車開發,從這個角度看,兩者相差壹個級別。 \x0d\ 雖然差壹個級別,又同屬於現代品牌,按說不應該互為競爭對手。但是由於聖達菲與途勝分屬北京現代和華泰現代兩個不同的合資廠商,同時聖達菲的款型比較老,加上二者都是定位城市SUV,功能接近,同時兩款車所匹配的動力系統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在中國這個新老並存的車市,它們成為競爭對手也就順理成章了。 \x0d\ 內飾看上去途勝新款些,但還是類似\x0d\ 雖然聖達菲的款型比途勝老,但在整個現代車系,它們仍然屬於同壹代產品,這壹點從兩款車的外形和內飾就能看出來。這壹點好比國內的起亞賽拉圖與現代伊蘭特,雖然賽拉圖比伊蘭特的誕生時間晚很多,但他們也同屬壹代產品。從這個角度看,聖達菲在款型方面的劣勢也不是特別明顯。\x0d\ 再來看看它們的動力匹配和底盤 \x0d\ 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兩款車幾乎完全壹樣。都是采用現代比較老的2.7V6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雖然不算很新,也沒有太多時髦的先進技術,但是全鋁結構和雙頂凸輪軸的設計,也尚算主流表現。由於調校的不同,這兩款發動機的技術參數並不完全壹樣,有趣的是,兩者各在壹個方面占優。途勝的發動機功率是129千瓦,比聖達菲的功率小了3千瓦,但是途勝的扭矩有241牛米,比聖達菲的整整大了16牛米。從這個差距看來,途勝的發動機反而更勝壹籌,因為對於SUV這種車型來說,扭矩更大往往駕駛感覺更好。而這種匹配讓人不能理解,小壹號的途勝理應配扭矩小而功率大,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x0d\ 兩個車的前懸都是同為麥弗遜結構\x0d\ 傳動系統兩者則完全壹樣,都是四速手自壹體變速箱,都是簡單結構的適時四驅。 \x0d\ 底盤方面兩者就有比較明顯的差別了。前懸兩款車是壹樣的,都是麥弗遜。而後懸則完全不同。途勝的後懸雖然也稱為多連桿,但這種支柱式的結構實際上仍然是麥弗遜的變種,與伊蘭特的完全壹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減震支柱直接安裝在車輪上,這樣的結構比較簡單,懸架比較輕,成本也不高,匹配在途勝這種小型城市SUV上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是這種懸架同樣存在麥弗遜的缺陷,就是極限值比較低,抗側向力比較差,同時也帶來可靠性方面的問題,因為這種懸架,減震支柱同樣也要承受車輛在轉彎時的橫向作用力。\x0d\ 途勝的後懸采用的是麥弗遜變種過來的支柱式\x0d\ 而聖達菲則不同,它采用的是真正的多連桿後懸,總***有5根連桿,與索納塔的相同。這種後懸雖然比較復雜,成本也較高,但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能力以及抗造性,單從結構看,聖達菲的後懸明顯比途勝略勝壹籌。\x0d\ 聖達菲的後懸采用的是真正的5連桿,比途勝的後懸要強\x0d\ 兩個車的空間差別並沒有“跨級”這麽明顯 \x0d\ 雖然壹個是A級車平臺,壹個是B級車平臺,但是二者的空間差別並沒有這麽明顯。從外形尺寸看,聖達菲要大壹圈,但是由於其款型老,其軸距甚至比途勝還要短,只有2620毫米(途勝的是2630毫米)。因此雖然看上去聖達菲大了壹號,但實際上車內空間途勝也不錯。當然,畢竟級別擺在那裏,聖達菲在車內空間上還是勝出的。\x0d\ 兩車采用的都是經濟實惠的適時四驅\x0d\ 品牌壹樣,動力系統壹樣,底盤聖達菲更好,空間聖達菲更大,但豪華型的聖達菲價格卻比途勝低了5萬之多。剩下的差別就只有配置了。途勝的配置超越聖達菲的部分能值這麽多錢嗎?我們來仔細比比。\x0d\ 雖然都叫豪華型,但是途勝的配置還是比聖達菲高很多的。其中比較值錢的東西包括:側氣囊和安全氣簾、循跡控制系統FTCS、輔助剎車系統、電子防眩目後視鏡、電動折疊後視鏡、電加熱後視鏡、後排深色私密玻璃、防凍式雨刷器、前排電加熱座椅、手機免提系統、六碟CD(聖達菲是單碟CD)等等。另外,途勝還有壹些可心的小功能,例如後風擋可以單獨打開,這些東西都是聖達菲所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