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水滸傳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壹 胸懷大誌 患得患失
作為鄆城縣刀筆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懷大誌。《水滸傳》第十八回對他出場的描寫是:“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誌氣軒昂,胸襟秀麗,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他為人排難解紛,濟人貧困,周全人性命,註意收攏人心。這是亂世梟雄的首要特點。不過,宋江不以武藝稱雄,也不以文采見長。他抑自身短處,揚自己長處,重點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於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奧秘,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財仗義更多能,事親行孝敬,待士有聲名,及時甘雨四方稱”。在豺狼當道,社會黑暗混亂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動突出表現了他處心積慮圖謀天下的抱負。只是因為時機未到,才暫時守著刀筆小吏的崗位,上通官府,下結豪傑,只等時機來臨,揭竿而起,聚積好漢,養成勢力,搖動天下。正所謂“他年遂得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那時候,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徽宗荒淫無恥,重用蔡京、高俅、楊戩、童貫等“四賊”,政治腐敗。他們公開賣官鬻爵,養拉私黨,爭權奪利,互相傾軋。英雄豪傑試圖靠文才武略建功立業,青史留名,是不可能的。即如蔡京以翰林學士出身,實非因才略見用。他憑著早年遭跡端王,當上老師,工書善畫,投合端王;又憑著幾十年的官場操練,練就壹身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的本事,把小主子伺候得燙貼舒服。壹朝端王登基,蔡京夤緣而上,成為當朝太師宰相。渾如明朝大奸臣嚴嵩以善寫“青詞”阿附世宗嘉靖皇帝的路數。其他像高俅、童貫、楊戩之流,鬥筲之輩,亦皆因遭跡端王,迎合端王通熟浮浪子弟門風,裏外幫閑,無非吹彈歌舞,踢球打彈,相樸玩耍,做低服小,委屈忍讓,慢火煎魚,持之以恒,把壹個“捧”字做到十二萬分。壹旦功德圓滿,遂篡廟堂高位,連親結黨,橫行霸道,仗勢欺人,擾亂天下。
另外,宋朝鑒於殘唐五代藩鎮割據之弊,盡奪藩鎮之權,世代謹守祖宗“守內虛外,強幹弱枝”的立國原則,事權分散,人浮於事,形成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的政治局面。徽宗讓高俅、童貫這種無知奴才掌兵權,不必提防篡位之患,免蹈殘唐五代皇帝形同傀儡之侮。奴才治國治軍無方,維護自身權位卻煞費苦心。如此逐層蔓延,形成壹個腐敗低效的官僚體系。國力日益衰弱,社會愈加黑暗。
盡管如此,北宋末年的政治腐敗還沒有導致大饑荒,大瘟疫等天下大亂,人口大量死亡的局面。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還沒有形成。英雄豪傑難以借助社會潮流的力量稱王爭長,改朝換代。在這種形勢下,宋江想成大器很難。他試圖走壹條造反之路,又不敢冒造反失敗的風險,只好過早地放出“天子聖明,奸臣當道”,“替天行道,赦罪招安”等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聲音。例如《水滸傳》第二十回裏,宋江見了濟洲府新太守宗府尹行下所屬各縣的文書,心內尋思道,“晁蓋等眾人,不想做下這般大事,犯了迷天大罪,劫了生辰綱,殺了做公的,傷了何觀察,又損害了許多官軍人馬,又把黃安活捉上山......”。月下別了劉唐後,壹頭走,壹面肚裏尋思道,“那晁蓋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這體現了宋江衷心羨慕晁蓋等走造反之路,勢力迅速發展,初具割據基業的入夥念頭,次日早晨即借故殺了閻婆惜。因為在實際上,當時宋江完全可以奪回晁蓋回書,然後燒掉證據,而不是殺掉閻婆惜。第三十五回記敘清風山人馬投梁山泊入夥時,宋江直說到,“劉唐寄書,將金子謝我,因此上殺了閻婆惜,逃去在江湖上”。可見,怒殺閻婆惜掩蓋著宋江處心積慮逼迫自己走上造反之路,斷絕偷生念頭的做秀心態。第二十三回裏他逃到柴進莊上,結識武松,拜為兄弟,臨別並未囑咐話語。到第三十二回,離怒殺閻婆惜已經壹年,宋江看到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沒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長期鬥爭,起義失敗的風險很大,不敢冒造反失敗的風險。他與武松分手時道“......入夥(二龍山)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妳便可攛掇魯智深,楊誌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壹刀壹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壹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壹世.....”
按《水滸傳》記年,第三十二回記公元1108年冬的事,第七十壹回英雄排座次是公元1120年夏的事,第壹百二十回結束於公元1124年夏。宋江的這種腔調壹直持續到最後,體現了他雖然胸懷大誌,但面對現實又患得患失的衷腸。這塊反貪官不反皇帝的自相矛盾的招牌,體現了宋江的政治動搖性,使天下多少英雄好漢望而止步,使多少梁山好漢心灰意泠,既大大削弱了自己在天下的政治號召力,又大大削弱了梁山義軍的鬥誌,註定了失敗的命運。這在第七十七回至第八十回裏表現很多,朝廷派往征剿梁山泊的很多高級將領被梁山泊捉了又放,極大地削弱了義軍的鬥誌。特別是第七十九回裏,李俊活捉統制官劉夢龍,張橫活捉步軍校尉牛邦喜,恐宋江再放,就地格殺。
二 仗義疏財 網羅豪傑
宋江試圖以江湖領袖起家,早年就註意從生平小事起,仗義疏財,受人喜歡,日積月累,名聞遐邇。他不僅僅為結識江湖好漢而疏財。例如第二十回裏,他壹聽說閻婆有難,當即寫貼讓閻婆去支取棺材,又另付十兩銀子做送葬費。第二十壹回敘述他賫助唐牛兒,許給賣湯藥的王公壹具棺材及送終之資。在清風寨他厚待花榮手下;在江州牢城營買上買下,自管營至囚徒,無不歡喜他。正是因為他所到之處,善待凡夫俗子,才贏得在江湖上有最響亮的名氣,令天下豪傑傾心向往,遇難時投奔他。而對他來說,網羅豪傑更重要,也更熱心。《水滸傳》第十八回道,“若有人來投奔他,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地是揮霍,視金似土......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在這方面,宋江比柴進、晁蓋更成功。按第九回,柴進作為壹個大財主,“專壹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他認識到家族危機,結交豪傑為留條後路, 無心做江湖領袖。“小旋風”比不得“及時雨”得了民心。按第十四回,晁蓋作為本鄉富戶,“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若要去時,又將銀兩賫助他起身。”他獨霸村坊,江湖都聞他名字。憑著這種威望,劉唐、公孫勝牽頭,推舉他為首領,智取生辰綱,占據梁山泊。這對宋江是個極大的沖擊!但是,晁蓋生性耿介,脾氣急躁,對下屬未免嚴苛,不夠圓通善變。按第四十七回裏,晁蓋聽說時遷偷了祝家店裏報曉雞引起爭鬧,立命斬其同伴楊雄、石秀。結果宋江、吳用、戴宗及以下眾頭領力勸,晁蓋勢不壓眾。大家也覺得受不了晁蓋的氣,逐漸心歸宋江。
作為江湖領袖,容忍不良品性比善惡分明更重要。像宋江厚待花榮手下,在江州牢城營買上買下的做法,晁蓋是學不會的。在收買人心方面,宋江更成功壹些。他多立戰功,又對眾頭領體貼關懷,安撫解勸,步步為營,慢火煎魚,逐漸提高威信。等晁蓋覺察,為時已晚。“托塔天王”稱號是就壹件事獲取的,比不得“及時雨”生平普施恩惠,圖謀天下。
仗義疏財的目的是網羅豪傑。有江湖聲望而不去奔交,專等豪傑遇難投奔,結識的豪傑就很有限。在梁山好漢中,受柴進資助結交的有杜遷、王倫、林沖、武松、石勇、宋江兄弟;受晁蓋資助結交的有白勝、劉唐、阮氏三雄。受宋江資助的有武松、李逵、薛永。而因奔走結交,被宋江網羅上梁山的先有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矮虎、鄭天壽、呂方、郭盛、石勇、後有戴宗、李逵、李俊、李立、張橫、張順、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侯健等。到第四十壹回宋江正式投托梁山泊時,40位頭領中屬宋江網羅上山的有25位,屬晁蓋網羅上山的仍是7個,甚至晁蓋等壹行8人也是宋江報信縱放上山的。於是晁蓋對宋江謙讓山寨第壹把交椅。宋江雖推辭過去,坐了第二位,但是當即發號施令,讓梁山泊新舊頭領分左右兩邊坐下,屬宋江網羅上山的新頭領待日後出力多寡,再排座次。新舊頭領的數目為27比9,明顯地宋江占了極大優勢。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仗義疏財,宋江也非胡濫使錢。第三十八回裏“及時雨會神行太保”,壹文未花,也網羅壹條好漢。可見疏財與否,完全服務於網羅豪傑的需要。
客觀地說,宋江、晁蓋、柴進等仗義疏財,結識的豪傑多是風塵中不安分之人。貪官汙吏盈天下,“苛政猛於虎”,百姓就認強盜為義士。宋江以籠納英雄自負,所過清風山,對影山、黃門山、揭陽嶺、潯陽江,強梁豪傑皆望風下拜,敬服歸心。朝廷上權奸當道,屈壓俊才,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林沖、楊誌、花榮、裴宣、宣贊、魯達、薛永等正直耿介,落魄潦倒。世俗還以為他們頭腦僵化,不合於世。他們被逼上梁山,是起義隊伍的中堅力量。宋江對他們也重加網羅,為其所用。
奔走結交是宋江網羅豪傑的鮮明特點。生平疏財買下江湖聲名,時機成熟時他會積極摘取勝利果實。殺了閻婆惜後,閻婆大鬧鄆城縣。第二十二回裏,“朱仝義釋宋公明”,與宋江商議投何處去好。宋江雖欲上梁山,卻要先投托三個去處:壹是滄州橫海郡柴進莊上,二是青州清風寨花榮處,三是白虎山孔太公莊上。目的是結交多路豪傑,壹塊拉上梁山泊;免得單身投奔梁山,恰似走投無路。如此權威掃地,談何施展人生抱負!宋江計劃投托這三個去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滄州橫海郡柴進莊上,“專壹招接天下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宋江投奔柴進莊上,可以結識、網羅那兒的好漢,收為知已,壹同投梁山泊。事實果然不出所料,宋江在柴進莊上結交了被柴進疏慢的武松,拜為兄弟,贈送盤費,盡情籠絡。青州清風寨花榮處通三處惡山:清風山、二龍山、桃花山,皆是強盜淵藪。宋江憑著江湖上聲名遠播,打進去收納那兒的英雄好漢;拉出來同歸梁山泊,自成體系。這也基本遂願。他送別武松入夥二龍山後,冬夜獨闖清風山收納燕順、王矮虎、鄭天壽等壹夥;投清風寨拋頭露面生出事故,迫使花榮造反並收降朝廷將領秦明、黃信;在對影山勸服呂方、郭盛壹夥人。最後這三起人馬都隨他投梁山泊入夥時,與梁山泊舊有人馬相差不多。白虎山孔太公莊上孔明孔亮兄弟也是壹方豪傑,實力雄厚。到第五十七回造反時,能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宋江到白虎山孔太公莊上,聯絡加深感情。壹旦有變,這方豪傑自會鼎力跟他同上梁山泊。
到第三十五回,宋江聯合了幾處人馬同投梁山泊。因有事故,宋江回家。第三十六回斷配江州途經梁山泊時,宋江完全能上山入夥。表面上宋江害怕不忠不義,以恪遵父訓相辭,不願上山落草;實際上他仍嫌此時上山實力不足。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宋江在前面已犯下殺人落草、造反謀逆的大罪。後來在江州潯陽樓仗著酒醉掩蓋,故意索借筆硯題下反詩,留下籍貫姓名並配軍身份,掀起風浪,鬧了兩處州郡,仍到梁山泊落草。綜觀前後,可知他根本談不上恪遵父訓,害怕不忠不義。上山落草是他實現抱負的基本條件和壹貫想法,不存在所謂父訓,忠義的顧忌。最後連宋太公也隨宋江落草梁山泊,談什麽不忠不孝,清白姓字?宋江胸懷大誌,太公有所察覺,但父子天倫勝過愚忠觀念,太公後來支持宋江落草梁山,公開造反。
所以,斷配江州途經梁山泊,宋江嫌上梁山泊入夥的時機仍不成熟。因為他拉上梁山的頭領和人馬仍少於梁山泊舊有人馬,他的威望仍不如晁蓋。此時上梁山泊坐第二把交椅,今生今世難以施展平生抱負。要上梁山泊,必須拉更多的頭領和人馬,占有絕對優勢,然後再通過自己的為人和戰功,潛移默化,架空晁蓋,初獲基業。
斷配江州路上,宋江料到憑自己在江湖上的聲名,定能網羅壹批豪傑。果然,在揭陽嶺下他結識了李俊、李立、童威、童猛等好漢,在揭陽鎮上他收買了好漢薛永,頂撞了鎮上壹霸穆春。拋頭露面,招事惹非,目的是驚動江湖好漢,以便多加結識,廣為羅致。有人要問,宋江頂撞揭陽鎮壹霸,有性命危險,非同兒戲,豈可如此做秀?以上是否在鉆牛角尖呢?
淺見認為,宋江敢弄風險,在於自恃江湖上聲名,危急時可以再用當年夜闖清風山結識燕順那壹招。不過,以宋江的膽識心計,不到萬不得已,決不會輕易自報大名,讓人稍覺其做秀心機。像在揭陽嶺下李立酒店,宋江敢於明知故犯去吃那下蒙汗藥的酒,是算定李立搜取金銀時會看公文獲知自己大名而加以解救;像夜渡潯陽江,被逼得跳水前他幾番求告,羅羅嗦嗦。若非巧遇李俊相救,或者仍將嘆道“可惜宋江死在這裏!”------故意賣弄大名以轉危為安。總之,他反正都能成功地結識穆弘、穆春、張橫,並為結識張順打下基礎。
到了江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是明明白白的設了個戲劇性場面。網羅李逵、張順則是袖手旁觀他二人水陸相鬥,再用平衡術招納二人。
斷配江州,宋江收買或結識十二位好漢***三夥人馬,再加上黃門山下收羅的歐鵬等四位好漢及壹夥嘍羅,極大地加強了宋江等新投梁山頭領的陣容,形成梁山泊新舊頭領人馬成三比壹的態勢。而這些新頭領幾乎全部是宋江網羅上山的。宋江在梁山泊已具實力,只是堅持不肯即奪晁蓋寨主之位。
相對於圖謀天下的抱負,獲取梁山泊的這點基業只是萬裏長征走完第壹步。在漫長的奮鬥歷程中,網羅好漢仍是宋江的主要工作之壹。
在梁山泊,宋江待各位頭領十分溫和,從不輕易發怒,對有本事的人才,小恩小惠,為其所用。在第四十七回裏,晁蓋壹怒之下要斬楊雄、石秀。宋江力勸晁蓋並撫諭二人,正面嚴厲與實際寬容結合得恰如其分,初步從感情上網羅了這兩個剛入夥的好漢。其他頭領也打心底裏舒緩壹口氣。這種對不良品質的容忍成為壹種看不見的控制力,大家的心靈天平自然朝他傾斜,不敢不敬,無怨無悔追隨他。三打祝家莊後,舍棄扈三娘,既還了當初對王矮虎所許的願,又昭示自己坦蕩無私,眾好漢都稱頌他仁德,他的威信日益提高。
收納降將也是宋江網羅豪傑的主要方式之壹。對於俘虜的壹般軍官好漢,宋江親釋其縛,請入帳中,以禮陪話,好言撫慰,又自訴造反出於無奈,來日招安報國雲雲。於是,彭璣、淩振、韓滔、項充、李袞、樊瑞、索超、張清、龔旺、丁得孫等意氣相投,願意入夥做個頭領。對於捉到的朝廷重要將領,宋江親解其縛,扶入帳中,納頭便拜,以山寨第壹把交椅相讓,仍訴之以無奈上山,願意異日招安報國等等。如此體面忠義,不由妳不被感化,為他效犬馬之勞。呼延灼、關勝、董平等皆因此回心轉意,成為梁山泊最得力的幹將之壹。
看出宋江胸懷大誌,網羅好漢,壹些梁山頭領自動靠近他,成為其心腹臂膀;不能靠近他的未免受到冷落。孫立與祝家莊教師欒廷玉本為師兄弟,到梁山泊後竟不如獵戶出身的解珍,解寶地位高。朱武、樊瑞的才能稍遜吳用、公孫勝,在梁山泊都比上不戴宗、穆弘。同時都頭出身,朱仝、雷橫名列天罡之數;青眼虎李雲淪入地煞之數且排名靠近最後,掌管起造修緝房舍事務,跟善使鐵鍬,莊家田戶出身的九尾龜陶宗旺類聚工作。
最後,對宋江而言,吳用最難征服。吳用與晁蓋自幼結交,親密之至。宋江看到吳用壹心想幹大事,鬧出名堂,以求青史留名。晁蓋只管江湖義氣,割據壹方,富貴安樂,哪管青史留名。於是宋江與吳用多談胸中大誌,吳用也甘願為其所用,疏晁親宋。
三 童謠天書 神化自己
陳勝、吳廣的篝火狐鳴,劉邦斬白帝子起義,劉秀的讖緯理論,無不體現了圖謀天下者利用封建迷信,故弄玄虛,從精神上統治人民,擡高自己的鬥爭策略。《水滸傳》第三十九回裏,蔡九知府對黃文炳說:“近日太史院司天監奏道,夜觀天象,罡星照臨吳、楚,敢有作耗之人,隨即體察剿除。更兼街市小兒謠言四句道‘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因此囑咐下官,緊守地方”。黃父炳尋思了半晌,袖中取出宋江所吟反詩,呈與蔡九知府道,“事非偶然也”!結合宋江潯陽樓所題反詩與街市童謠,他指出:童謠應在宋江身上。
黃文炳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也不難作出這個判斷。甚至可以說,宋江需要蔡九知府獲得這個判斷。這個判斷以及後來事情的發展,是宋江刻意創設的劇本。分析如下:
京師童謠不是空穴來風。制造與傳播童謠是那個時代圖謀天下者的常用手段。如果覺得時機成熟,他們就會安排同夥先向無知孩童散布這類謠言,以便向社會傳播。斷配江州路上,宋江結識了李俊所說的江州附近三霸,他們都能拉出壹夥人馬上山。如果網羅這八個頭領三起人馬同投梁山泊,宋江網羅入夥的頭領就占了絕對優勢。也就是說,此時宋江認為投托梁山泊的時機成熟了。但平白無故走出牢城營網羅好漢上山入夥,有違前時言行。只有生出事故,轟轟烈烈上梁山,才是英雄作為。從作別穆太公莊到潯陽樓吟反詩的壹個月時間,宋江設計、指導和實踐了壹系列重大事件。
顯然,京師童謠的制造和傳播只能是宋江幕後操縱的。這為他投身起義事業作了社會輿論準備,也引起封建統治者的重視和警惕。牢城營內外結識戴宗、李逵、張順後,宋江完成了造反的準備工作。潯陽樓公開吟留反詩是拿自己的性命作賭註,他壹方面將生死置之度外,另壹方面又心中有數,充滿必勝信心,梁山泊和江州好漢定會仗義相救。
眾所周知,蔡九知府與京師蔡太師息息相通,京師童謠很快就會傳到江州府。宋江揣摩好時機,開始發難。選擇了客流量最大的江州潯陽樓,他仗著酒醉掩蓋,向酒家索借筆硯題反詩,公開留下的籍貫姓名並配軍身份與京師童謠恰相對應。如此壹來,往後的每壹步發展都是註定的:反詩必能傳到蔡九知府手裏,蔡九知府查拿宋江易如翻掌,各方好漢定會仗義相救,最後必然同投梁山泊。
第四十壹回裏梁山泊重新聚義慶筵時,宋江大談特談京師童謠,故意宣揚神化自己,這就初步從眾好漢的精神信仰上潛越了寨主晁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