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對現在的影響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國無產階級開展了獨立的政治運動,主要表現是發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裏昂絲織工人的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三大工人運動的新特點,表明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鬥爭的豐富經驗,為馬克思、恩格斯進行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也使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成為可能;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則從反面提出了創立科學的革命理論的迫切要求。
國際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社會經濟前提: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825年,世界第壹次經濟危機首先在英國)
階級基礎:工人階級作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
(法國裏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和德意誌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三大思想來源: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
誕生的標誌
1848年2月《***產黨宣言》的發表
①第壹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出階級鬥爭推動歷史的發展;
②闡明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肯定***產主義最終將取代資本主義;
③揭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產主義。
影響
無產階級進行鬥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
工人運動 - 當代國際工人運動的壹些新特征
2008年3月19日和10月21日,希臘發生了兩次規模較大的工人罷工(期間也有大大小小的多次罷工),這兩次罷工的人數分別達到了300萬和250萬(希臘全國人口1100多萬,工人約占500多萬)。
希臘工人罷工所展現的工人運動新特點
從罷工過程的參與主體看——罷工的領導者與主力軍大體上相同,既體現了工人運動的壹般性特點,也體現了希臘工人運動的新變化。3月19日罷工的領導者是希臘工人階級的最高領導者——希臘全國總工會,10月21日罷工的領導者是希臘工會組織中的兩個最大工會——全國勞工總會和全國公職協會。雖然兩次罷工的領導機構層級有所差別,但是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在罷工中起的領導作用及其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方面是相同的。工會在領導工人階級的鬥爭中的地位沒有變,其組織領導作用不可替代。正是在工會的領導下,希臘的工人階級才能夠形成壹股強大的力量,為了***同的目標而團結奮鬥。參與罷工的主力軍的範圍也非常廣,前者是公用事業部門和工商企業員工,後者則包括了所有公***部門。其中,公***事業部門的人員壹直是罷工的壹大主力,這是希臘罷工的壹大特色。
從罷工涉及的主要內容看——罷工涉及的內容廣泛、種類繁多,但是政府養老金體系的改革壹直是重中之重,是歷次罷工運動的主線。
從罷工的進行方式看——罷工主要是采取非暴力的方式,目的是對政府的決策施加壓力,使之盡可能地朝著有利於廣大人民的方向發展。每當政府出臺或修改與工人階級的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時,罷工是最容易出現的。這時的希臘猶如在火山口上,罷工是壹觸即發。
從罷工的矛頭指向看——面對危機,希臘政府的態度冷淡、處置不力,透出了對廣大人民利益的漠視,引起人民內心深處的不滿,是罷工頻繁發生的壹個重要心理誘因。在希臘政府應對罷工的態度中,壹方面,正面的應對常常是不得不為之;但是另壹方面,“漠視”罷工也成為了希臘政府為政的壹個明顯特點。之所以“漠視”,是因為其中有些罷工確實恰到好處,如3月19日與10月21日的大罷工,恰恰在政府相關的決策拍板之前,針對性極強,讓政府覺得臉紅。同時,希臘的罷工次數之多,早已超過了政府的虛心接受能力和重視程度。
希臘大罷工的啟示
馬克思認為,罷工的主要意義在於罷工對工人所起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影響,罷工能培養工人的無產階級團結精神,促使他們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從負面效果來看,如果沒有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高低起伏,沒有了資本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程度的加深,沒有了工人階級所處境遇的不斷惡化,工人階級的革命鬥誌將會被消磨殆盡,不利於工人階級的革命性、鬥爭性、組織紀律性特質的充分發揮,從而使自身壹直處於被剝削的境地而不可能獲得解放,這反倒不是好事情。
希臘兩次大罷工涉及的行業廣、範圍大、人員多,對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罷工具有壹定的負面作用,但是他的正面效果更加不容忽視。罷工對希臘國內以及國際工人運動都產生了積極影響,是世界工人運動的壹大收獲。大罷工使當權的希臘保守黨政府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不得不重新考慮希臘工人階級的反應和要求,不得不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即便是為了緩和矛盾和可能的危機。罷工也同樣使西方社會,特別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本國工人階級的地位、待遇問題做出慎重的考慮或調整,對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態勢做出客觀的評價。
發生在希臘的全國性大罷工,無疑是世界工人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時,對於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希臘工人運動體現出的特點中,我們不難看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特別是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不可能停止,不論資本主義國家采用什麽樣的手段調節勞資關系,只要資本的本質不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與鬥爭就不可避免。雖然在當今全球化的大形式下,工人運動形式不像20世紀早中期那樣鮮明,但其潛在的力量和不可阻擋的勢頭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懼怕的。工人階級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當今世界連綿不斷的罷工中得到了新的展現,是當前強資本弱勞工局勢下的壹種努力轉變的嘗試,可以把它看作是新時期工人運動的壹個特點。在全球化條件下,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的剝削具有全球性的特點,未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也將不可避免的呈現全球化的趨勢。各個國家的工人采用新的方式聯合,爭取更大的權利和自由,為自己的生存發展和壯大而鬥爭,是可能的,即使不壹定采用妳死我活的暴力鬥爭的形式。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可調和性,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的不可避免,這種不可避免的矛盾的結果,就是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