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足運動記者李承鵬的球評,在當年應該算是什麽水平?
遙想當年,隨著甲A聯賽的紅火興起,足球市場壹片繁榮。因關註度高,市場供需關系順暢,國內各種足球專業報多達百家,媒體記者成百上千,號稱“八千足記”。在足球激情燃燒的時代,各種寫法、各種風格百花齊放,產生了壹批飲譽足壇的名編名記,優秀的足球記者批量湧現。
其中,也分為幾個流派,比如以汪大昭為代表的傳統正派,做新聞講究嚴謹客觀,在行業內也算德高望重的前輩;另外,還有《體壇周報》馬德興為代表的“權威派”,喜歡挖壹些所謂的獨家和內幕,讓自己成為圈裏圈外的意見領袖,當然了無論圈內圈外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壹;再有便是張曉舟、李承鵬為代表的“南方系”,這些人大多中文系出身,擅長舞文弄墨,文采斐然,但實際足球理論和對技戰術的理解分析並不是特長。
如果仔細閱讀過李承鵬的文字,妳會發現,關於足球比賽本身的技戰術分析,雙方的數據分析,球員特點和發揮等等,其實篇幅是較為有限的。他的文字裏,更多的是壹種天馬行空的思維邏輯,給人壹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通讀古今的感覺,最後再又硬生生拉回到足球,往往壹篇球評能夠寫成壹篇雜文,嬉笑怒罵盡在其中。再加上身上的那股“俠氣”,所以經常會出壹些引起轟動的作品,比如揭黑等等。
其實這樣的文風也符合李承鵬自身的特點,畢竟他是川師大中文系畢業,文字水平在“八千足記”裏絕對是佼佼者。而這樣的文風也深受不少讀者喜愛,李承鵬也壹度風生水起。據傳,李承鵬最巔峰的那些年,有雜誌跟他的約稿開價是10元/字,也就是說,壹篇千字的文章,稿費就高達萬元,所以妳可以想象,單靠寫稿、出書,那幾年的李承鵬賺了有多少錢。
只不過,後來的李承鵬就有些劍走偏鋒了,或許在他本人看來並非這樣,但至少以我這樣壹個算不上他的粉絲但還算讀過壹些他作品的人看來是如此。從壹個球評人,慢慢成為公知。在微博上,經常發表壹些讓人看起來讀起來不那麽舒服的言論,直到幾年前被微博被銷號。最近這三四年,更是幾乎銷聲匿跡,聽不到什麽關於他的消息。
總言之,李大眼不說球,還是挺遺憾的壹件事,至少他曾經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因為能夠讓體育的文字有趣,是壹件很不容易的事。李大眼和他當年南方系的那些同事們做到了,而現在,那樣的風格越來越少見了。只有馬德興們,還守在了中國足球報道的壹線。這麽說來……也是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