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江蘇會有場大地震
能否發生大地震,主要取決於該地區的內部地質結構,而不僅僅是取決於地球表面是否有山。地表上的山只是地質運動的外部體現,地震基本上發生在地表下30公裏的地方。江蘇最大的地震威脅可能來自於著名的郯廬斷裂帶,它只穿過江蘇省的西北角,但大規模的地震是普遍存在的。
在江蘇現在,真正具有破壞性的大地震不多,最高記錄是6級,而且江蘇地區不以板塊構造為界,目前,江蘇大部分土地是長江、黃河、淮河沖積平原,與山東北部的丘陵地形、浙江南部的山地地形有本質區別,在歷史上,造山運動僅限於南京和鎮江壹帶,發生地震的概率比較低。在江蘇的歷史上,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北部的徐州和連雲港,南部的南京、揚州和常州。
這壹地區多屬於沖積平原形成之初的地質,地質運動相對較多。東部的黃海和長江口也偶有地震發生,但都是地殼下的小運動,震級為5級,偶有6級,不會造成地表以上的破壞。當然,雖然地震的發生不取決於山體,但這裏只指壹般的低山、丘陵,不能包括大山,畢竟大山是強烈地質運動隆起的產物,大山下肯定有構造裂縫,結構非常復雜,增加了後期地震發生的概率。這主要是指中國的壹、二梯隊地區,東部沿海地區相對穩定。
眾所周知,很多山體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山體多的地方,地殼運動可能更活躍。最明顯的例子是四川地震帶:山多,地震多。青藏高原和新疆西北部地區也是多山,地震多發。相反,江蘇的地形基本上是平原。我查了壹下,最高的山峰不過625米,是位於連雲港的雲臺山雲霧峰,海拔只有624.4米,勉強算作壹座山(500米以下是小山)。但是,沒有山並不意味著地殼不運動,地震不發生。事實上,如下圖所示,中國有壹條貫穿江蘇省的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