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唐雙寧的其他信息

唐雙寧的其他信息

唐雙寧是壹個非常富有激情的人,更是壹位性情中人。很多時候,有人甚至評價他的藝術家氣質遠遠蓋過了金融家氣質。

很多人都知道,唐雙寧在銀監會工作期間,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以上,三分之二的星期天都在加班中度過。但是在這種工作強度之下,唐雙寧不僅創作了層出不窮的書法作品、詩歌、散文;更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哲學內涵的監管理論。

壹位熟悉唐雙寧的人士這樣解釋他的壹心多用:“唐雙寧曾經說過,人只有在最忙的時候,才能有更多的靈感”。

盡管身居銀監會副主席的高位,監管農村金融、城市商業銀行等重要工作,唐雙寧卻從不認為自己“很懂”金融。不過,他認為壹個真正的金融家首先必須是壹位哲學家。而按照這個標準,唐雙寧顯然是壹位不折不扣的金融家。

唐雙寧在公開場合露面很多,因而他的講話稿也廣為流傳。壹位熟悉唐雙寧的記者說,唐主席的講話非常形象、生動,比如他提出的金融理論的“湯水效應”;銀行監管的“四維論”(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國有銀行改革的“三段論”;“形似神似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四棒論”;金融發展的“四不平衡論”;農村金融的“九龍治水論”等等。初聽,覺得像詩、像散文,但仔細研讀之後發現,他的比喻其實是非常到位的。

唐雙寧經常說,讓我刻意地講某壹個問題,我講不出來,我喜歡在跟大家的閑聊中把要講的問題帶出來。他的這種說法,得到了銀監會工作人員的認可。壹位熟悉唐雙寧的銀監會某部門主任對記者表示:“以前會裏開會的時候,唐主席喜歡旁征博引,然後以此影射現實問題,所以開會的氣氛都很輕松。他不是壹個喜歡正襟危坐的領導。”

而唐雙寧2006年在北京大學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上曾經賦詩分析銀行業改革也讓人印象深刻。

“房杜從來不可分,謀斷戮力亦同心。不是後來藩鎮亂,如何馬嵬斷香魂?”借古詩來分析銀行改革,唐雙寧前無古人。唐解釋說,“房杜”是指唐太宗的兩名宰相,房杜二相,各有所長,善謀善斷,同心佐唐,若非藩鎮割據,斷不至於出現安史之亂及大唐的滅亡。而依此聯想到當時的銀行業改革,“民營資本、國有資本,在現代金融體系建設中作用密不可分,可以***同以資本形式參與銀行業的重組改造,並在其中發揮作用,但鑒於銀行機構已經基本飽和,不宜過多新設。” 2007年6月底,由於工作需要,唐雙寧從銀監會副主席調任光大集團董事長。對於這種由裁判員向運動員的角色轉變,唐雙寧用壹副對聯表達了其心態轉變:在機關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則沒有權威;到企業貓腰低頭當主人,否則沒有錢賺。橫批:大致如此。

外界普遍認為,當時除光大銀行和農業銀行外,國內的大中銀行基本上都已上市,而由於歷史原因,光大集團所屬企業數量眾多,子公司、孫公司錯綜復雜,光大集團的改革恰如壹部“天書”。唐雙寧此時被調任光大集團董事長壹職,頗有些委以重任的意思。

唐雙寧果然不負眾望。在他上任僅50天左右,光大集團重組的方案就獲得國務院批準,不僅如此,國內首家名正言順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使命也落在了光大集團身上。而在短短四個月以後,中央匯金公司順利入主,光大銀行隨即步入引資上市路。

但是,光大銀行重組進程也並非壹帆風順。從改革方案的獲批到新老股東“縮股之爭”的解決,近五個月來唐雙寧可謂鞠躬盡瘁,煞費苦心。

唐雙寧身邊的壹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能讓匯金入股方案順利通過,2007年11月,唐雙寧親自帶隊與全國各地的重點股東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壹次宴請股東的活動中,壹向不喝酒的他竟和股東們幹了幾杯。此外,為了推動重組工作,唐雙寧經常忙到深夜,並靠安眠藥幫助睡眠。

而根據光大集團提供的唐雙寧上任50天來的日程安排,自上任以來,唐雙寧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基本上沒有放松過半天。

令唐雙寧感到欣慰的是,功夫不負苦心人,匯金入股方案最終被超過90%股權比例高票通過。“我挺感謝匯金和老股東們,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達成了和解。”唐雙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率地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談及唐雙寧自光大銀行上任以來所作所為,有壹件事情不得不說。那就是在光大銀行改革方案獲批後不久,唐雙寧出乎意料地高調召開了壹次加強內部管理工作會議。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與很多單位的類似會議不同,唐雙寧還高調邀請了多家媒體參加了此次會議。

“這是壹次自亮家醜、自揭傷疤、自我警示的會議。”唐雙寧在會議開場白時表示。他指出,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正是通過處理少數人,教育大多數,堅決遏制住案件高發、頻發勢頭,對內震懾警示,對外重塑形象,保障改革順利進行。

唐雙寧此舉受到外界壹致好評。壹些媒體記者私下聊天的時候甚至認為,“唐雙寧上任以來,光大集團開放透明程度已經超過了部分上市銀行。”

按照唐雙寧對光大銀行改革“三大戰役”的提法,光大銀行改革的前兩大戰役已順利宣告結束,唐雙寧正帶領他的團隊向著第三役——引資上市進發。 熟悉唐雙寧的人都知道,說起他,可以不談金融,但是不能不說書法。連他自己也經常說,“我擅長詩歌、書法,略通金融。”

書法和金融,本風馬牛不相及,冰炭不同爐,正因為如此,不少對唐雙寧不太熟悉的人還鬧出了笑話。比如經常有金融界的人打電話給他,說有壹書法家的名字和他相同,他說“可能吧”。也有書法界的人打電話給他,說有壹金融家的名字和他相同,他反問“是嗎?”

此外,唐雙寧寫書法的事情在業內傳出了不少佳話。據了解,香港交易所的交易大廳正中,懸掛著壹幅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為之書寫的書法作品“紫氣東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06年11月30日,時任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的唐雙寧赴港同香港金管局任誌剛進行工作研討,其間先後會見了香港證監會主席方正和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並在周文耀的陪同下參觀了港交所的交易大廳,還允諾為港交所創作壹幅書法作品。

在考慮送上什麽樣的書法作品時,唐雙寧感到,為香港交易所創作壹幅書法作品,首先要能夠給港交所帶來吉祥,這就要體現“牛”的意思;藝術創作貴在含蓄,這就不能明寫出“牛”來。怎麽辦?他想起“紫氣東來”這個典故,是說當年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故事。漢朝人劉向在《列仙傳》中就寫道:“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紫氣東來”既反映了“牛”的寓意,又沒有明寫出“牛”來,正是為港交所題字的絕好題材。想至此,唐雙寧靈機壹動,揮毫創作了“紫氣東來”這幅書法作品,並委托在銀監會擔任顧問的朱李米儀於2007年春節前轉交了周文耀。周文耀很認真,專門來函向唐雙寧表示“感謝”,並將這副作品裝裱,懸掛在交易大廳的正中。香港人比較信這些,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先生和唐雙寧開玩笑,自懸掛了這幅作品以來,港交所的股票已經上漲了近七成。

那麽,唐雙寧為什麽會和書法有特殊情結?據唐雙寧回憶,自己最早練習書法是從抄大字報開始的,後來書法就成了他休息的壹種方式,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工,休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後來就變成了壹種業余愛好,從被動變成主動,對書法產生了興趣,再後來就變成了壹種需要,不能離開了。

而在眾多章法中,唐雙寧又對狂草情有獨鐘,他的書法融張旭、懷素的狂草和蔡邕、蔡襄的飛白於壹身,並暫定名為“飛狂草書”。他的狂草作品左右馳騁,大起大落,險勁峭拔,饒有韻味,達到無我之境,給人壹種痛快淋漓的感覺,他也被稱為“中國當代狂草第壹人”。

國學大師文懷沙評論唐雙寧獨辟蹊徑,自成壹派。對於唐雙寧的狂草風格,著名書法家楊仁愷曾點評說:其作品若長槍大戟,屈鐵盤絲,豪放不羈,氣度恢弘,於無法中而有法。

除了書法自成壹派之外,唐雙寧對書法也有其獨到的理解。他認為,書法是以漢文字為對象,以中國傳統的筆墨紙硯為工具,以書外功夫為基礎,用以宣泄情緒、創造美感的壹種藝術。而書外功夫就是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經萬件事、師萬人長、抒萬般情、拓萬丈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