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關於美元外匯儲備

關於美元外匯儲備

現在,美元是世界通用貨幣,國際結算用的都是美元,就是妳進口的東西都必須用美元結算,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貿易的加大,美元用的越來越多,所以要大量儲備美元。

外匯儲備,實際上應該叫做國際儲備,就是壹個國家實在的對外償付能力。主要來源有兩個大頭:貿易順差、國外投資,兩個小頭,自己生產出來的貴金屬和前三個東西實行金融運作的得利。

先說順差,我壹個企業,生產了80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沒有人民幣,就給了妳100萬美元。可是妳不想要美元,因為中國國內美元沒法流通,那麽妳就必須到發行人民幣的中國外匯管理機構,把這8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妳把100萬美元給了銀行,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量就多了100萬美元,同時,銀行給了妳800萬人民幣,那麽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就多了800萬人民 幣。

再說投資,國外看好妳的經濟發展,給妳投資。他沒有人民幣,只能給妳美元,給了妳100萬美元,美元妳沒法花,還要到外匯管理機構去,給他100萬美元,拿回800萬人民幣。這800萬人民幣也是新增的貨幣總量,國家外匯儲備總量增加100萬美元的同時,國內貨幣總量也同時增加了800萬人民幣。

那麽外匯儲備是幹什麽用的呢?我就舉壹個例子:我要買100萬美元的外國產品,但是我沒有美元,因為國內流通的是人民幣,我就拿出800萬人民幣給銀行,它收回這800萬人民幣,給我100萬美元,我就可以到國外去買100萬美元的貨物進口了。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100萬美元,同時,國內的貨幣總量也減少800萬人民幣。

總結就是:外匯儲備總量的增長和國內貨幣總量的增長是同步的,每增加壹個單位的外匯儲備,國內貨幣總量就要增加相應的數量。

貨幣總量的增加,必須有相等的商品總量的增加作基礎,否則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進口順差帶來的國內貨幣總量的增加,其產品出口到了國外,此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成了趴在外匯管理局賬面上的外匯儲備了,它也是壹種商品,特殊的商品,隨時可以換回國外生產的產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總量等於國內上述領域增發的貨幣的總量。有了它,增發的貨幣就可以買到商品,也就是先換成外匯儲備,然後買到國外的商品——那也是商品!沒有它,增發的貨幣就買不到相應的商品,因為國內的商品總量沒有增加,後果是什麽呢?通貨膨脹。

我們國家的國際儲備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第壹的外匯儲備國,這是什麽意思?就是說我們國家發行的貨幣中,至少有15萬億人民幣的信用保障,來自這堆外匯,如果沒有它們,這15萬億人民幣,就是廢紙了,折合全國每人11400塊廢紙。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國家的資產,但不是凈資產,不是能拿來花的。這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國內已經表現成了15萬億人民幣的新增貨幣,而國內的改善基礎建設,增加人民福利,大力興辦教育等等的錢,只能從這15萬億內幣裏出,這15萬億人民幣之所以能存在,就是那2萬億美元的另壹種表現形式。已經花過的錢,不能再花第二次了。

如果想用在國內,可以這麽理解:外匯管理局把自己的儲備外匯,比如說1萬億美元,賣給自己,因為只能賣給自己,別人那裏買不到人民幣。得到7.5萬億人民幣,投入到國內經濟建設中去,具體就是增發了7.5萬億人民幣,用於投資。而此時,外匯儲備是左手進右手出,既沒有變多,又沒有變少,還是10萬億美元。國內貨幣總量憑空增加了7.5萬億人民幣,而沒有對應的商品出現。呵呵,7.5萬億啊,這個通貨膨脹的比例,對於壹個經濟體來說,想死有很多種方法,這麽有創意的死法,簡直華麗到呆了(去年我國多發行了6萬億的人民幣,今年國內各種生活物品的漲價壓力就很大,通脹明顯)。

總之,壹個國家有點紙成金的能力(印鈔),但是卻並沒有無限使用這種能力的權力,不按市場流通需要來盲目印鈔,就會出現貨幣貶值(如民國後期的法幣)。

在美國,他的外匯儲備就是以黃金儲備為主的,因為它不能儲備美元,這是它的內幣,而也不能過多儲備比自己貨幣弱勢的外幣——那就剩下黃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