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雲投訴華為雲
近年來隨著政務雲用戶對資源量的需求越來越大,其所支撐的業務範圍也隨之擴大,如今的政務雲已經成為數字政府、數字城市建設的關鍵基礎設施了。據工信部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65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2.35%。
隨著政務雲市場的逐年擴大,相關的行業競爭也進壹步加劇。當前,政務雲市場的參與廠商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壹是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為代表的基礎電信企業;二是以浪潮雲、華為雲等為代表的傳統IT技術企業;三是以阿裏雲、騰訊雲、百度雲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四是以神州數碼等為代表的系統集成商。 總之,各類雲玩家的背景雖然不同,但對政務雲市場卻都是勢在必得。
難以忽視的G端市場
那麽,為何眾雲服務巨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政務雲市場呢?這或許與政務雲市場本身的特點分不開。
首先,政務雲市場規模巨大。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政務雲發展白皮書(2018)》預測,至2021年,政務雲將以813億元規模占國內雲計算市場總規模的43.8%,幾乎接近於中國雲服務行業的半壁江山。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2026年中國政務雲市場將不斷發展,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00億元,其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其次,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正助力政務雲加快落地速度。 從2017年《政務信息系統整合***享實施方案》推出,到2018年《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壹網、壹門、壹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各種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極大地加快了地方政務雲的落地速度。
遠的不說,2019年6月份雲南省政府推出的“數字雲南”項目,就將預計的總投資額提到了1033.44億元,涉及地方政務雲項目達到了210個,僅此壹個項目就吸引了包括中國移動、華為雲、騰訊雲等壹眾巨頭前來分食,足見地方政務雲項目的吸引力之大。
另外,疫情的到來也進壹步催化了政府上雲的速度。 據前瞻研究院整理的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國政務雲市場的增速分別為31.3%、25.7%、42.3%,其中2020年政務雲的增速就較前兩年上升了10多個百分點,不難看出疫情對行業產生的影響。
據悉,在我國現存的334個地級行政區中,已經有235個地級行政區已經建設或者正在招標建設政務雲,整體占比可能已經超過70%,放眼未來地方政務雲升級還將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華為雲壹馬當先
據IDC發布的《融合創新,走出內卷-- 2020政務雲服務運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華為雲在政務雲市場占有率達32.2%,蟬聯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IaaS)第壹。相比去年同期,華為雲在占領接近3成政務雲市場份額的同時,依舊保持了約20.3%的快速增長,已經顯示出了明顯的馬太效應。拉長時間來看,這種馬太效應是華為長期累積的結果。
首先,其政務雲業務起步比較早,因此其在政務雲項目建設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建設經驗。 政務雲市場客戶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政務雲市場的拓展比壹般企業雲項目的推進要更嚴格,雲服務企業與地方政府建立信任的過程也是壹個長期過程,因此先入為主的品牌往往更占優勢。
作為ICT運營商,華為壹直與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國企部門保持著緊密合作,這種合作關系使其在推動國企參與地方信息化建設方面,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而這種角色也對其參與地方政務雲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其於2012年與中石油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同建立的數據中心項目(智能油田項目),就是其推進地方政務雲項目落地的最早例證。
由於起步較早,華為雲在政務雲市場樹立了絕佳的標桿效應,在政務雲核心的兩大市場華為都占據了領先優勢。據公開的2020年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20年頭部6家廠商占據了整個市場份額的90%,其中公有雲市場頭部4家廠商占到了82%,專屬雲市場頭部3家占到了87%。而無論是在公有雲市場還是專屬雲市場,華為雲均列居前三的位置。
其次,華為雲擁有很完整的雲技術生態和渠道銷售能力。 在運營能力方面,華為推出的華為雲Stack系統,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多雲多資源池的統壹管理,可同時支持華為鯤鵬與x86架構混合部署,具備多級運營運維能力,可靈活適應政企組織架構,實現用戶視角壹朵雲。在服務創新方面,它通過統壹的華為擎天架構,可在本地數據中心為客戶提供與華為雲壹致的雲服務使用體驗,可同步包括AI、大數據、IoT、區塊鏈等10大類雲服務技術。
另外,華為雲還聯合1000+ISV夥伴合作,為政企客戶提供2000+聯合解決方案,並通過華為雲Marketplace混合雲專區,讓客戶在本地管理界面上就可以壹鍵獲取海量優質行業應用,由此形成生態級別的雲服務體驗。
同時,華為雲還通過在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區建立代表處(本地與區域結合),派駐城市總經理不斷下沈攻占地方政務雲市場,這也使其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將政務雲業務,從幾年之前的90多億做到了2020年的170多億。這種方法也被後來的騰訊雲、阿裏雲所借鑒,並得到大力推廣。
阿裏雲積極求進
作為國內雲市場的龍頭老大,阿裏雲對於政務雲這塊大蛋糕自然也不會放過。近年來阿裏雲更是積極展開攻勢,對相對頭部的華為雲、浪潮雲等廠商形成直接沖擊。
據未來智庫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阿裏雲在政務公有雲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23%,相比華為的32%,僅有9個百分點之差了。據中央政府采購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三季度阿裏雲在中央國家機關雲計算采購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已經覆蓋了包括人社部、交通部等諸多部門。
除了中央機關之外,阿裏雲與地方政府部門也達成了多項合作,其目前已經在為北京、浙江、江蘇、貴州等多個省市的數字政務系統提供技術支持服務了。結合各方面情況來看,阿裏雲能夠在政務雲市場加速向華為雲、浪潮雲等頭部追趕,與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應用生態分不開。
壹方面,阿裏雲完整的自研技術體系,能夠滿足政務行業對IT信息系統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要求。 如阿裏雲自研的雲操作系統飛天系統,可以實現“壹雲多芯、壹雲多態”,可以適配X86、ARM等不同技術架構,以及本地雲計算、現場雲計算節點、邊緣雲計算等多種場景應用形態。此外,其還擁有自研的架構神農架構、存儲系統盤古、自研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自研AI芯片含光800等,這使其得以形成從底層硬件到中層再到應用層的自研產品體系。
龐大豐富的自研技術產品應用,使阿裏雲能夠最大適配復雜政務雲場景的應用條件,大大提升政務雲的靈活性和可控性。
另壹方面,隨著政務雲行業的成熟度提升,阿裏雲在綜合自身安全、PaaS服務、政府數據運營等方面的綜合生態能力,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和重視。 相比此前,如今的政務雲市場日益開始從“業務上雲”向“數據智能”的應用場景轉型。如疫情期間大量使用的行程碼、 健康 碼、國家反詐騙應用推廣等各類便民服務應用的出現,都是政務雲向應用領域延伸的重要體現。
在此背景下,具備IaaS、PaaS、SaaS、DaaS(數據即服務)等綜合雲生態體系的廠商,更加受到政府部門的青睞。阿裏雲憑借在政企業務領域多年的深耕,已經建立了龐大的雲生態體系,這使其在與單壹雲服務廠商,爭奪地方政務雲項目上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據目前公開的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僅僅阿裏雲的城市大腦項目就已經在杭州、上海、澳門、海口等十多個城市落地,其他地方項目也在進壹步推進中。
天翼雲窮追不舍
放眼整個行業,阿裏雲、華為雲固然厲害,但以天翼雲為代表的“國家隊”,在政企雲市場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
據IDC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為81.4億元人民幣,天翼雲以25.3%的市場份額位居政務雲前列。據悉,目前天翼雲已經承載了超過20多個省級政務雲,300多個地方政務雲,並參與了超過100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已成為國內通訊運營商雲服務中的領頭羊。而天翼雲能夠走到這壹步,與其得天獨厚的自身資源分不開。
首先,其雲服務“國家隊”的身份,使其在獲取政府項目方面帶有“先天優勢”。 雖然說在做政務雲項目上,優先考核的還是雲廠商自身的技術實力和資源能力,但良好的政商關系和資源對政企項目的獲批,也是不可或缺的。作為國企中間為數不多的“幾朵雲”之壹,天翼雲始終牢牢占據頭部位置,在資源能力不輸其他企業的情況下,自然更有希望拿下較為重要的政府訂單。
其次,天翼雲背靠中國電信這棵“大樹”,在接納地方資源信息與渠道拓展上,明顯強於其他雲服務廠商。 作為中國三大運營商之壹,中國電信的門店遍及全國地方,甚至壹路下沈到鄉鎮壹級,這使其對地方政務雲項目建設的消息了如指掌,能夠較早地掌握先機接觸項目資源。與此同時,遍及全國的門店網絡使其不必像阿裏雲、華為雲那樣另組團隊,開拓下沈縣市級項目,只需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即可以實現雲業務的推廣和銷售。
最後,有賴於母公司中國電信的鼎力支持,天翼雲在技術研發上幾乎不設上限,這使其在各類核心雲技術領域擁有了頂級雲服務商的能力。 近年來天翼雲結合自身網絡運營商的身份,大力推進雲網融合,全面升級天翼雲技術,並在最新的4.0版本實現了“壹雲多芯、壹雲多態、壹張雲網、壹致架構”的技術能力,這些能力已經與華為雲、阿裏雲等頂級玩家不相上下。
憑借著多方面的強大實力,以天翼雲為代表的“國家隊”,正在不斷縮小與頭部雲服務商之間的差距。以最新披露的2021年天翼雲年營收數據來看,2021年天翼雲實現營收279億營收,已經超過了阿裏雲前三季度營收的總和(264億元)。值得註意的是,過去壹年天翼雲實現了100%的增速,遠超阿裏雲的33%。若照此速度下去,天翼雲追趕上阿裏雲只是時間問題。
壹體化成政務雲角逐新焦點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政務雲市場的逐步成熟,代表全新解決方案的“壹體化方案”,正在成為頭部雲服務廠商,角逐政務雲市場的新焦點。
第壹,經過壹個很長的建設周期之後,政務雲的基礎設施上雲已經接近完成,接下來轉向“整體協同運營”逐漸成為必然趨勢。
如上文所述,目前頭部的政務雲服務商不論是華為雲、阿裏雲還是天翼雲,都已經實現了“壹雲多態、壹雲多芯”的全場景技術能力和全棧能力,並能夠為政企用戶提供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DaaS(數據即服務)的連續體服務的分布式雲體驗,實現從技術、產品、方案到服務的全棧式鏈接。這種全新的雲服務模式不僅是主要雲服務商的***識,還是其對政務雲市場狀況變化的最新對應。
第二,不論是哪類玩家,回歸“用戶”痛點來展開服務構建價值才是核心。 對於政府機構來說,數字政府也好智慧城市也罷,其對雲服務的核心期望在於實現政府部門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服務職能的轉變。因此,在政務雲的建設上,政府部門的核心期望,不外乎是在不增加政府人員和資金投入的情況下,提升政府部門的數字化能力,這也是廠商們參與政務雲建設的核心考量之壹。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便利、靈活、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政務雲建設,才是地方政務雲建設的核心訴求所在。而要達到這壹要求,相關的雲服務商必然需要更為強大的技術實力,壹體化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種技術要求。
總而言之,無論是市場本身的發展要求還是用戶的核心訴求,都使壹體化廠商成為了政務雲接下來的核心發展方向。而隨著各路廠商紛紛介入其中,可以預見關於壹體化的雲行業競爭將成為接下來的焦點。